近几年焦虑成了万金油话题,不管是聊天还是写文章,这二字抛出便可快速引起对方共鸣,打开话匣。很多自媒体也通过贩卖焦虑来博取关注。那跳出自媒体的圈套,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为何焦虑,又如何缓解或消除焦虑?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给出了他的思考。
从书名也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从我们与社会、他人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书中的目录也简单粗暴,第一部分讲焦虑原因,第二部分讲解决方法。
为什么会焦虑?要是我可能会说,因为房子?车子?生活压力?但这些只是表面结果,深层来说,为什么会因为没有房子而感到焦虑?
作者给出五个方面的因素: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1.渴求身份
我们渴求社会对我们的肯定,希望被爱、被尊重和认同。我们会因为一句赞扬开心很久,也会因为一句质疑自我怀疑,进而焦虑抑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身价值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和他人。
2.势利倾向
为了得到尊重,有些人会变得势利,即巴结奉承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鄙视贬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这种人“由于总是感觉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不如自己。”
学校、公司里也不乏这样势利或处处秀优越感的人。他们势利的深层原因是恐惧。由于渴求尊严而受挫,产生恐惧情绪,进而导致势利。
3.过度期望
作者着重写了对过度期望的影响因素,大部分都可以无缝对应到我的思维中。
优秀的同学/同事/朋友让我们焦虑;
平等意识和残酷且并不平等的现实之间的鸿沟,让我们觉得一无是处、一无所有的焦虑;
自尊=实际成就/对自己的期待,期待越高越是低自尊;
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梦想的社会氛围和人生皆苦的普遍现实之间的落差;
大众传媒让我们了解的更多精彩的活法,但却与我们无关。
以上也是自我认知和管理不足引发的焦虑,借用段子手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4.精英崇拜
这里探讨了社会对穷人和富人看法的变迁。
现代社会之前穷人高自尊,有三个观点支撑:穷人生活贫穷,并非他们之过,穷人是社会财富创造者,对社会贡献最多;身份低下不代表道德低下;富人们腐朽堕落,恶贯满盈,他们的财富来自于掠夺穷人。
而18世纪中叶开始,穷人和富人的观点有了大逆转。人们开始认为:富人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身份和地位相关,人们追求机会均等,在平等的条件下失败者就是咎由自取;穷人是有罪的、堕落的,他们穷是因为他们蠢。
于是贫穷不仅是一种痛苦,还变成一种羞辱。穷就代表无能,这能不焦虑么。
5.制约因素
为什么无法获得身份的认同,有比如运气、才能、雇主、经济环境等制约因素。
对我来说,身份认同和过度期望是焦虑的主要原因。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肯定,同时自己实际表现低于预期,常会觉得自我怀疑。
巧的是,作者还给了解药。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办法: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1.哲学
哲学可以跳出焦虑本身,从根源入手。我们渴求身份,也就是将自己的判断权交给了外界。哲学则强调,我们的身份由我们的理智良心来决定。不再受市场上他人一时的想法和情感左右。
况且他人的判断和想法有很大局限性,也禁不住人格推敲。
2.艺术
“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一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焦虑。”
艺术有很多形式,它可以让我们从紧张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教我们感知生活中的痛苦和美好,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培养我们共情能力。
同时,描绘日常生活的伟大艺术,也可以帮助纠正我们的势利观念,从而对人世间何者应该收到尊重,何者应该获得荣耀有全新的认知。
3.政治
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财富和地位,和道德没有直接关系。
4.基督教
从基督教义的方面讨论了世俗和价值观的取舍,以及死亡。在死亡面前,一切世俗的讨论都毫无意义。
以终为始。如果生命时限不多,我们还会选择这么度过么?这样一想,现在纠结的太多都是浮云。
作者更多从学者的角度,援引历史典故和社会发展,客观来说焦虑成因及可能的解决办法。简单总结如下:
1.认识焦虑。焦虑一直都在不要试图抵触,先接受再分析。它对我们有一定积极影响,督促我们自我发展,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正确认知。
2.面对焦虑,先跳出情绪,从理性思考,因为什么事情引发的焦虑,这件事可以如何对应。从而缓解焦虑。
3.合理自我认知。不要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先从小事积累起。
4.向内求,不要过度关注外界的看法。把精力聚焦在自我提升上。
5.不要妄自菲薄。穷不代表没有能力,只是还在积累阶段。同时过好当下,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焦虑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