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3》第四章有感

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所观所感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大脑这么重要,可是我们了解她吗,知道如何用好人体的CPU吗?

以前觉得心神不宁的时候只会觉得心情不好和无助,特别害怕这种情况的出现。如同原始社会人类不知道大自然的规律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雷雨,所以特别敬畏大自然。《搞定3》中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必须弄清楚让自己静不下来的所有原因,并且不管用任何方式把它输出移出大脑,转化成为可追踪查看的形式。

书中将关注层面分为六个等级

一万米—当前项目

眼前琐碎的事情只要没有解决,就会一直操心这这事情,所以要彻底搬迁出大脑

二万米—关注和责任范围

高处看待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切是否顺利。生活中所关注的事项从大脑转移到组织整理系统,提升自主掌控感。

三万米—长期和短期目标

这可能是未来要发生的,潜藏在心底,也有可能是没有经过深思的抱负和追求。

四万米—愿景

对未来的畅想或者长期成功的愿景。

五万米—宗旨和原则

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层面离现在太远,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层面更多倾向于自我的一个精神层面。困惑,原则,不甘等精神层面不和谐因素,问题越是敏感,越是根深蒂固。

想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却没有认识到自己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必彻底弄清楚一件事也可以掌控它,重要的是搞清楚下一步做什么,让它逐渐明朗。找到问题,找到心神不宁的原因,把它纳入系统,这往往是掌控它的最好开端。

通读完第四章对GTD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个系统不仅适合于个人同时适合集体和家庭。重要的是第一步是要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所有占据大脑空间的事情都要记录下来。在家庭和集体这一块要定期召开会议时,先让每个人说出最关心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先认可大家心里存在的疑问就着手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徒劳的。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认可,有人不认同大家共同想法,他就不会积极参与其中,集体的战斗力就会削弱。问题列出来,就形象化,具体化了这个时候的想法可能就会变多,思考的更广考虑的更深。

很多时候会有灵光一现,或者是忽然有事情打断手头的事情,过后回想却又很吃力。这个时候就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记录时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是否错误,你必须承认自己对局面失去了掌控,才能积极采取措施获得掌控。

大脑是用来产生想法而不是保存想法的,善用大脑,掌控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