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说的表达方式有点兴趣,作者毛姆花了三、四章的篇幅做故事前期铺垫,絮絮叨叨地说男主在画画上是何等天才,但人品又怎么不堪,来引诱读者的好奇心,鼓励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坦白说,不是弘丹老师的强力推荐,我数次都弃读本书了,当铺垫文字多得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时候,谁有耐心听个过时的人絮絮叨叨。
好不容易进入正题,作者以自己的社交圈子引出男主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介绍他身份是伦敦一名股票经纪人,为了对其未来抛妻弃子去搞艺术做个反差对比,前面描写一家四口有多温馨,后面被弃自强的母子们就显得多不容易。文章开始有故事性的描写,而我也终于有想看下去的欲望了。
当男主年过四十突发艺术激情,冲动地放下一切去巴黎,专心刻苦学习油画。作者再次介入,以受男主妻子委托方式去寻找他回来失败告终。当作者也移居巴黎时,再次以新的社交圈子通过荷兰籍画家戴尔克接触到男主了解了他的近况。
悲剧是当查理斯窘迫已极病倒在床时,戴尔克慷慨带他回家养病,却折了妻子又破财,最终查理斯舍他妻子而去,继续坚定投奔他的艺术,而戴尔克太太羞愤自杀身亡,男主在这段感情中只是留下一副这女人的画像。男主查理斯被作者提醒他的画中缺少以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后,查理斯去了马赛。
多年后,作者的脚步到了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他听说查理斯在此地的行踪,向岛上生活的人们打听男主后来的遭遇。查理斯马赛谋生不易,设法到塔希提岛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天地。岛上的居民告诉作者,查理斯定居下来后,娶了当地女子为妻,他不论走到哪里,一直不断地努力作画,试图表达心中强烈的艺术冲动。在当地妻子的守护下,有岛上美丽风光作伴,他曾度过一段家庭美好时光,留下不少绘画作品,后因麻风病致盲病死。
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引导全文故事线索的发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大器晚成,在艺术道路上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充满激情却又自私任性的男性画家,对男主性格描绘立体多面,显得故事真实可信。
毛姆这个短篇小说给我的感觉犹如山竹,乍看壳硬皮厚,捏开鲜美可口,吃完余味悠长。30年前曾看过他的长篇小说作品(人性的枷锁),对于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来说,初初了解人性的复杂,是一种巨大的震撼。至今我已记不得故事情节了,只有当年的震撼感记忆犹存。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想我会再看一遍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