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位家长朋友聊天,聊到关于带孩子出去旅游的事情,有2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太小,没有什么记忆,出去玩了很快就忘了,没有什么必要。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不论孩子大小,出去旅游都是一种新的探索和体验,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学哥的观点是这样的,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经常带孩子去处旅游或者旅行的好处:
1.能够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养成有主见的性格和有好奇心的习惯。
2.家长和孩子在旅游或旅行过程当中的共同的特殊经历,能够快速有效增加相互之间的情感。
3.孩子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珍惜和孩子不多的陪伴时光,一起出发去感受人生的旅途,对于双方都是不可多得的回忆。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1.对家长的经济或者时间上的要求或压力比较大,需要家长有所取舍,做好平衡。
2.对家长的能力或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前要做计划,事中要有引导,事后要有总结和归纳,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3.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吃苦,否则纯粹的奢侈之旅对孩子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带给孩子的精神上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要比单纯的书本要深的多。
当然,不出去旅游也没什么错,在家里教孩子编程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课程1第6节和第7节课程第1关
继续第6节课程,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https://studio.code.org/s/course1,然后点击“6. 真实算法: 播种一颗种子”右侧的“线下的活动”,会看到一个视频,主要是通过种花的过程来比喻关于的顺序逻辑的内容,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日常生活当中的类似的按次序思考来解决问题。
看完视频以后,点击“完成!继续下一个阶段”按钮:
这个其实是一个逻辑思维题,可以提示孩子后面3个步骤是什么意思,然后解释3个答案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导孩子看哪个比较符合做事情的先后次序。
提交之后,课程进入第6节的第2个关卡:
前面一个刷牙的问题还比较简单,这个问题就是要和孩子一起讨论种花的次序问题。如果没有和孩子一起种过花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做一次种花的事情,这样孩子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提交之后,课程就进入第7节课程“”,关卡1:
可以看到,除了方向箭头模块之外,多了2个模块类型,分别是“获取花朵”和“制作蜂蜜”。
这里就引入了更多的模块,也就是相当于程序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但要注意做事情之间的先后次序。
先向东走2步然后获取花朵,还是,先获取花朵再向东走2步,这是完全不同的2种执行动作,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引导孩子观察左侧的地图,注意蜜蜂和花朵之间的距离,以及和蜂窝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先自己判断要如何行走,然后执行什么动作,才能完成采蜜的任务。
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点击“继续”按钮进入下一关。
剩余的关卡
进入第2关:
这关和第1关类似,区别仅仅在于移动方向有所变化。
第3关也是类似的,区别在于移动的方向更多而已。这里要注意提示孩子,移动就是移动,获取花朵就是获取花朵,这是不同的2件事情,不要混淆了。
第4关的不同在于,注意花朵上面的数字和蜂窝上的数字是2,也就是获取花朵和制作蜂蜜的动作要做2遍。因此要连着放2个相同模块。
第5关的不同在于,获取花朵的次数有变化,制作蜂蜜的次数是3次了。
第6关和第5关类似,注意各个动作的次序以及次数。答案如下:
第7关和第6关类似,注意一遍移动,一遍获取花朵,最后执行制作蜂蜜的次数。
第8关的不同是路径是开放式的,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最短的路径。
第9关没有特别之处。
第10关也没有特别之处,就是要注意每个位置上的需要完成的次数。
第11关要先决定行动的路线,然后再按次序执行相应的动作。
第12关到第15关都是测试题目,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碰到问题,就让孩子将前面的题目自己重做一遍。
整个第7节课程,主要的概念就是次序,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件事情做几次,才能够达到目标。
在程序逻辑上,这个称之为顺序逻辑,一切程序的基础都是从顺序执行开始。
下节课预告
下节课介绍课程1第8节【小艺术家:序列】,使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练习顺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