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精华,继承和发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重大原则、基本经验;又创新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和长久制度活力。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历史必然,确保新时代“三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举旗定向、领航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农业农村发展深厚的实践基础,也必然在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始终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原则,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展现新作为。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河南省粮食产量稳定在一千三百亿斤以上。坚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分类分区域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和正向激励机制,让农民种粮有收益、主产区抓粮不吃亏。加快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彰显新担当。开展农业、林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加快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设立政府引导的现代种业基金,整合重组种业集团,培育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郑新一体化发展为牵引,规划建设“中原农谷”。以主要粮油作物、畜禽、果蔬等为重点,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脱贫攻坚胜利后不能掉头就走,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