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后对冬至没有什么认识,唯一记得深刻的是冬至这天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所以冬至吃饺子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我现在。即使现在在南方,我还是在这天要吃饺子而不是汤圆或者圆子。
对冬至这天有深刻认识的是在初中学地理的时候,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到地球的地轴倾斜角度以及方向,到对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23°36′等数据的记忆,再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交替……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大道至简,但是也很复杂。
还是用专业方面的需要解释一下冬至吧: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节届即一阳生,新岁实始。《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扬州人称为”大冬”,又称”过小年”。
旧时冬至这天,商店、手工作坊、学堂都要放假一天,俗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之说。
祭祖
冬至中午,每家每户要准备7样菜敬祖宗。大粉、煮鱼、烧肉、青菜、豆腐是想方设法也要凑齐的菜肴,其他的则根据各家的条件安排,稍讲究一点的人家会早早地准备发猪头三牲。祭祖基本程序是:上菜、明烛、上香、倒酒、叩头、许愿等,然后是烧大钱。
吃汤圆
“汤圆”是老扬州过大冬必备的食品,吃了圆子,象征着全家团圆,家庭和谐、吉祥,讨个吉利,所以要家家吃汤圆,汤圆在扬州话中也叫做“圆子”,过去有“吃了圆子大一岁”的说法。
不作兴送钱(忌送钱)
年纪大的扬州人很忌讳大冬拿钱。不知道是不是和“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说有关。子女、晚辈在冬至这天不能给父母钱。
吃番瓜
冬至吃番瓜可以治(防)百病,不少人家都把结老的番瓜摘下贮藏好,留待冬至煮食。更有的人把番瓜留在枯萎的藤上,搁在墙头屋顶,到时摘下。
九九消寒
扬州民谣有“九九歌”,歌词为: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歌谣中的“九”,就是从冬至这一天起算的,每九天算一“九”。过了九个“九天”,冬天就要结束,春天就来临。所以扬州人把进入冬至以后,叫做“进九”,又叫“入九”。
每年的大冬丈母娘早早的就说好回家吃饭,包好了大个的荠菜圆子,和我要吃的饺子。做了各种好菜,真的如过年一般隆重和团圆。
各位亲们,你们今天过冬至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喜欢,请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