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长,但是很高产。重点概括:前面是烦恼,中间是抑郁话题,后面是彩蛋🥚
十一假期某一日早餐,我和老公说话,正聊的欢,没顾上我家娃,她可能是寻求关注,然后突然哼唧,她爸不知道怎么了,而我感觉到了大概是这个原因(寻求关注),老公就直接说哦是不是没吃鸡蛋,因为正在剥鸡蛋,然后她就立马顺势而为说,鸡蛋鸡蛋!
但是后面令人恼火的事情发生了。
爸爸剥好鸡蛋递给她,她接过去居然给扔了
第一反应当然是恼火(这孩子怎么了,鸡蛋,是吃的,怎么能扔,这样以后该怎么管……当然,这是以前的我会有这么多念头)
现在就觉得一定是有原因的。
然后我把她从餐椅上抱下来,让她把鸡蛋捡起来,但是她不捡!
后来我让她什么时候捡起来什么时候吃早饭(不是威胁,是想让她体验自然后果。因为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事后想,这件事的自然后果并不是这个。如果目前只有一个鸡蛋可以吃,扔了就没得吃了,那这就是自然后果,扔了鸡蛋就没得吃碗里的饭菜并无直接逻辑关系。)
僵持了一小会,她不但不捡起来。还一直说,妈妈捡起来……
最后就是来硬的也没用(当然我不想打她,虽然有这个冲动)
头一天刚好翻阅了下正面管教,知道孩子有4种常见的行为念头,还特意把那一页折了一下。
我冷静了下,又翻看了一下书对照着书上的思路来
孩子常见的四种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错误目的表:
我把她抱在怀里和她聊
刚刚是不是妈妈和爸爸聊天没关注你,你感觉被忽略了所以生气了?没吱声,小嘴憋着嗯
但是妈妈是爱你的,我也会陪着你的,只是刚不小心忽略了你。但是你的有些行为也是不合理的
就像,妈妈如果把你也扔了,或者把你喜欢的东西扔了,你生不生气?回答:生气。那这种行为对不对?不对
(其实还想从浪费食物的角度去引导,但是她不懂浪费的概念,虽然日常讲过很多遍,我想等她大点体验下农民真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
那你刚刚扔了什么?(接下来奇迹出现了,上一句话音刚落,还没等我继续引导下去)她就直接从我身上下来把鸡蛋捡起来了
(我特别惊讶,我也不知道是哪句话起到了作用,但是我知道,和之前我想逼着她去捡,或者我妥协,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和感受)
有的人会说,正面管教,就是一次不打了?
不把自己限定死,不把自己套进去,有时候有些问题视情况而定。打不打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自己的情绪是愤怒的?激惹的?还是?(比如一些选择底线问题了)打完后是愧疚的(打完后是愧疚了说明基本不该打)
不做完美妈妈,七十分妈妈最轻松。
有的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这么大费周折?接下来说的是童年期情感回应对一个人底色的影响。(当然是从抑郁成因之一(童年期情感忽视)的角度来写的,可能有些沉重)
虽然看过几遍正面管教,但其实书里面的很多我记不住。我只知道如果用打一顿或者让孩子妥协等方法,当时管用长期并不管用。实践也是如此,但是从感受和心理层面来说,我很能懂,也很想说一些东西。
从脑的神经学来说,一个婴儿刚生下来,神经元数量是最多的,之后会逐渐减少,但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增加。到了成年后,会固定下来,所有固定的神经元,都是存活下来的。也就是说,神经元的数量一出生就定下来了,之后会大量的死亡,退化,活下来的,都是经常放电的,在生活、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活跃了某些神经网络,最后形成了我们人格、思考方式、情感反应模式等。
大部分人健康,少部分人抑郁童年期情感忽视(这里说的是比较多的忽视,不可能每个人一点不忽视)是一个人产生抑郁基础的原因之一。童年期情感回应较好,是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
一个人的发展,是受神经元的刺激,是受健康的人类的气息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得到的回应和情感互动经常或者说长期是扭曲的,错位的(注意是经常,长期,偶尔是没问题的,并且偶尔谁都有),而这种扭曲,错位让他难以去适应未来的生活环境,也难以识别别人合理的情绪,也无法共情别人的情绪,对很多别人的情绪的解读是错误的,扭曲的,破碎的,这就容易导致在关系中紧张,心理消耗很大,越紧张越难以表达自己,加上本身小时候的很多情绪感受错位的扭曲的,最终就按照别人的期待过着,自己内心怎样也是不知道的也不敢知道。长期这样(长大后)会有各种各样的议题浮现。
一个孩子刚出生,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和抚养者每天的互动是成千上万次的,这其中大部分是各种细微的非言语信息:眼神,语气语调,动作神态等。而这些,每天会反复重复,会反复形成并强化一个人的底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为正确的情感回应比如:
当一个孩子摔跤了,会产生恐惧的情感。
宝贝是不是吓到了,疼不疼,哎呀我们不怕,下次注意点……这类回应是他的情绪。如果这部分没有回应,是另外一种。假如这个妈妈很焦虑,说,你为什么这么跑,谁让你这么跑,你偏要这么跑。
那么孩子的恐惧的情感没有得到回应,得到的是父母硬塞进来的一种自身的焦虑,着急,一种指责。
那么孩子就会延展出另外一种情感:内疚感。我做错了什么,让爸妈这么生气。
当内疚感,取代了恐惧感,他的情感就得不到确认,就是错乱的,扭曲的情感。偶尔没关系,但是当孩子从小到大,长期,经常有这种扭曲的情感互动,他们就会回避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会建立心理防线,会想方设法的为父母开脱,觉得父母是为了我好啊。或者会想,我太糟糕了,太差了,总是这样惹他们生气……
但是这种心理防线,在小的时候它是没问题的,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随之我们这方面的神经网络系统,也会按照这样的方式稳定下来,但是随着我们成长,这些曾经自己习以为常的支撑自己为父母开脱的理由,有一天发现解释不了了,行不通了,在亲密关系中,在工作中,在自我认识中,在个人成长发展中,总感觉活得特别憋屈、委屈,内心难受、沉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自己可能都认识不到,因为从小自己也形成情感防御了,自己也把自己的情感隔离起来了(就像建立了一堵墙一样)不流动,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在哪,某一天,感觉自己像是钻进来一死胡同里出不来了。
有的人可能紧张了,对号入座,会想,我也经常感觉自己抑郁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对的,每个人都有,就像是多云天气,偶尔没那么晴朗罢了。
有的人会在遭遇了一些事情,会有抑郁心境(持续一段时间,比如几周,几个月)但是都并非抑郁症,不要把自己往里面带。而抑郁症成因很多,也很复杂,童年期情感忽视只是其中一种,并不是一定会造成抑郁,但是一定会影响感受、表达、管理自己的情感,会让你无法顺利的去解决某些问题,当面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考验时,想不出万全之策,容易失落,沮丧,陷入抑郁。
当然如果真的是,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属于很糟糕的导致的抑郁,也不用担心。小花小草都能从夹缝中生存,人更可以。就像是一朵莲花,在淤泥中依旧能吸收养分,开出最美的花。用发展的视角去看待这一生,再糟糕的家庭,就像这淤泥,也会有其养分。当人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自己起来的。而如何发展,有的人靠自渡,有的人靠他渡。
写到此,就有些为患抑郁症的孩子(我想每个人身边都有,或者听说过)感到难过,有的都不知道自己抑郁了,就觉得不得劲,各方面陷入了死胡同出不来了。
有时候也在想,我的孩子,从小满足的情感回应真的特别多,(翻看相册,四五十天就读懂我逗她的不同的语气语调,讲她会委屈哭)情感也很细腻,会不会不太好?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
后来想,尊重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天生情感细腻,特别是女孩子。也许是天生气质,也许是和后天抚养互动、环境有关。
但是又有何不好呢?情感和言语,是一个婴幼儿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两方面。
情感,也是一个人做事情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只是,担心情感被满足的很好,或者简单狭义认为,从小回应太多,“娇生惯养”是否对长大后的人生发展有副作用,是另一个话题了——抗挫折力。
确实,如果还是围绕着抑郁来说,挫折感也是一个人抑郁的原因之一。
而从小,恰好的挫折,对一个人挺重要也必要。
对,是恰好的挫折。挫折过强,一定会对人产生大的冲击,形成创伤,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而从小没有挫折,或者挫折太少,强度太弱。在长大后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也会因为一时难以独当一面而产生心理困境。
而恰好的挫折,形成的是磨砺,是面对困难的基石。
恰好的挫折教育,很重要,也可以理解为,在孩子成年/或者独立生活以前,恰好的磨砺很重要且必要。
写到这,又想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部分人在孩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都充分宠着惯着。等开始会说话会独立行走,就不一样了。再等大一些,童年期十来岁青春期,会有不少和孩子感受的错位覆盖。等再大一点快成年了,就突然以一个成人的很多东西来要求了。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爱子心切。
只是有些是断崖式的,因为年龄增长了并不代表心智一下子匹配到了,主要在于其成长经历有没有特意引导训练或者现实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这其中也会暗含着父母的焦虑在里面:孩子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以后怎么办?之类的焦虑想法在里面。都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是断崖式的,会容易让孩子不适应从而出现一些问题。
搁以前,没学过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我,想必也一定是个焦虑的妈妈,学了后,终于知道,每个阶段孩子的问题,从婴幼儿到青春期,撇开有些确实存在的非常态问题,大部分只是这个阶段性发展的问题,思维,逻辑,言语等各方面。不焦虑,然后妥善去引导教育就行了。对,发展也是一定伴随着问题的,如同用成人能理解的概念来说,就像是职业发展一样,也一定伴随着问题。
除了孩子,到了成年初期,中期,晚期,也会有其发展特点和心理规律的,只是很多人没有像关注孩子一样关注成人罢了,特别是老年人。
不知不觉写太多了,四千多字了。这方面不写了。收住了。
转下笔锋,来点温暖开心的
分享开篇当天晚上一个小时之内的三个让人暖心的场景:
场景1
女儿和爸爸吃完晚饭在剥瓜子吃
我还没吃完晚饭,菜有点辣,我辣的伸舌头
她把头伸过来说,怎么啦?(语气和神态都像我平时对她讲的)
我说,有点辣
她跑过来说,吃点饭饭就不辣了
过会又把头伸过来问,还辣不辣
不辣了,可是我想吃瓜子
哦,好的好的我来给你瓜子吃
场景2
吃完饭后泡脚
她突然要撤出来,我以为她要去玩
然后她蹲下来给我洗脚
模仿我平时给她洗脚的样子还数我的脚丫子
心都化了❤️
场景3
泡完脚自己在玩积木我在做家务
她突然有个卡住了弄不动有点着急的样子
然后我正准备过去的时候
她自言自语:不生气不生气,要想办法……
养孩子就像打怪兽
一路披荆斩棘也一路会遇见鲜花/惊喜
当妈是一场修行
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场修行
愿屏幕前的你我都能更好
如果你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公众号:文言施语。一位热爱心理学和教育的普通90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