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使敌人处于困境,不一定采用直接与敌作战的方法,利用阴柔的防御也可以逐渐消耗、疲惫强大的敌人。因为阴阳是一对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

孙子兵法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先到达战场占据有利地形的,就掌握了主动权,能从容等待敌人,后到达战场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落入了被动疲劳。所以精通战争的人,一定是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的人。

以逸待劳主要应用于敌人士气高涨,力量强大的时候,我军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等待敌方士气低落疲惫,力量衰落之时,我方即可迎来战机,争取胜利。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魏国势力最大,力量最强,吴国实力次之,蜀国最弱,故吴蜀结成联盟以求自保。当时曹魏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吴国,对蜀国则采取守势。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国不顾自身实力弱小,多次主动对曹魏发起攻击,曹魏主将司马懿则采用了以逸待劳的计策,深沟高垒,拒不出战。诸葛亮为激司马懿出战,甚至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服,魏国众将大怒,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为安抚众将,故意上书魏明帝曹睿,要求与蜀军决战。曹睿当然看穿了司马懿的用意,特派辛毗持节前往军中宣旨并驻军监督,不准诸将出战。诸葛亮屡次求战无果,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蜀军不战自退,而且在退军途中发生内讧,蜀汉大将魏延被杨仪诛杀,蜀国势力更加衰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对于强敌应善于诱导、迫使敌人转为困难、不利的境地...
    石克阅读 4,599评论 0 3
  • 整个三国,正史以《三国志》最为著名,但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飞过的百合花田阅读 5,696评论 0 3
  • 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 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
    琴雪_山人阅读 8,588评论 0 7
  • 第一次北伐 建兴五年的春天,诸葛亮命蜀国大军进驻汉中,屯重兵于汉中,着手开始筹备北伐战争的第一站。 诸葛亮深知,现...
    蓝天白云XM阅读 4,741评论 5 10
  • 2017年至2018年陆续写下,两万四千余字。落笔因由,上部英雄崛起群雄逐鹿高潮迭起,将鼎立而未鼎立的三国之势,描...
    无物心静阅读 5,9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