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符号工具。语言是个很棒的而且必需的沟通工具,但同时也是发生于太多人与人之间问题的来源。意义不在字眼里,而在心眼里。很多时候语言传递的信息在接受者那里太容易被误解。
语言的作用首先是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知觉,反映和塑造语言使用者的看法。除了自己拥有好的名字之外,说话的方式还可以增进与他人的一致性,使得说话方式相似的人形成自然的吸引关系,比如方言就具有独特魅力。语言就像排污管道,往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注意它。
所以在使用语言沟通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三个语言上的不良习惯:
事实与意见的混淆
事实与推论的混淆
情绪性的语言
简单来说,即为表述清楚事实,还有你自己的主观推论,因为语言具有责任性。
性别、文化与语言的内在关联。本书多次提到了性别和文化对于沟通技巧的影响。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会带给人困惑。
男人与女人说话的方式存在着差异:
男人谈话在于目的,女人谈话在于情感。
男人追求对话的趣味,会牵扯到许多笑话和温厚的戏弄,而女人的对话更多是关于感情、关系和私人问题。
女人在对话的形式上更多样一些,而男人则趋向于得出结论的方式。
作者认为,不同的语言塑造并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观,即语言相对主义。低语境文化会尽可能直接清楚地表达感受及想法,高语境文化为了要促进社会和谐会避免说话太具体。
在一些社会里,【正式与非正式】各有所侧重。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
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除了直接使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也非常重要。非语言沟通包含不用字词表达出来的信息,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时间等。例如:福尔摩斯不需要和人沟通就可以断定某一个人的身份和职业。
作者认为非语言沟通是沟通的必备要件,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且不传递非口语信息是不可能的。如:面谈时语气语调的呈现;读书时标点、标记的使用等,这些属于非语言沟通因素。
虽然大多数的非语言信息具有普遍性,但是仍然受到文化和性别两大因素影响。非语言沟通提供很多的功能,有重复、替代、补充、强调、调整和泄露等。
倾听会创造无限魔力
沟通除了输出信息之外,还能很好地输入信息。倾听是最普遍但也最常被人忽略的输入信息的方式。人们经常混淆倾听和听到,心不在焉地听跟心无旁骛地听就完全不同。倾听是指将别人传递过来的信息赋予含义的过程,它包含了五个元素:听到、专注、了解、回应和记忆。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对于沟通来说很重要。
然而,这是很难的,造成倾听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每天都在被太多的信息轰炸,再加上自己私人的问题、飞快的思考等,以至于无法真正专注于倾听之上。
无效的倾听有许多种,比如:
虚伪的倾听;
自恋的倾听;
选择性倾听;
隔绝性倾听;
防卫性倾听,
等等……
我们总是觉得提供信息的人是更有价值的,而倾听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缺乏明显的益处。
而实际上,倾听的重要功能,是“要从对方的话中搜寻重要的资讯,成功的关键就是少说话、减少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物、避免过早的评断,并寻找说话者的关键想法等”。成功的沟通者,往往很擅长激发别人透露越来越多的信息。
那么,倾听的技巧到底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你如何通过表现出一些反应,来诱导说话者更好地说下去。倾听反应重视的是搜集资讯和给予支持,这些反应包括:借力使力、问话、释义和支持。当倾诉者的思路很连贯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像一个捧哏的相声演员一样,说几句短语甚至是沉默,让他把自己的逻辑讲完。
有时候适当的提问,能引导说话者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陈述。有时候,将你听到的意思和理解复述一遍给说话的人,不仅可以确定你收到的信息没有错误,还能给倾诉者一个认可,激励他继续讲下去。
这个过程中,可以引申一些你自己的理解,这样说话者也会顺便回应这些问题。有些倾听反应侧重在提供方向和评估:分析、忠告、评断。这些往往出现在倾听的后期,在前期确认收到了足够正确信息的情况下,后期给出你自己的反馈,这才是对说话者来说有价值的事情。
有效率的沟通者会很艺术、很有变化地使用倾听的技巧和反应,随时考虑性别、文化、场景、对方和自己等因素,并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方式来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