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因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内讧,可谓起起伏伏。
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他的钦定继承人建文帝朱允炆和皇四子燕王朱棣,就皇位归属发生了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发生在皇族内部,但很多文武大臣都被波及,不少死于非命。
时任工部右侍郎的黄福,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活跃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之间。
幼年避乱
元朝至正二十二年,韩宋龙凤八年(1362年),黄福出生于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县)。
当时,山东各地处在元军与红巾军的拉锯战中,襁褓中的黄福只能随父母奔走逃难。
元朝至正二十七(1367年),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伐,发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谕中原檄》,元朝山东守军很快被击溃,徐达留下部分军队驻守。
6岁的黄福随父老乡亲走出深山,开始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元朝至正二十八(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年号洪武。
同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带领亲眷弃城北逃,元朝灭亡。
两朝见幸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下诏恢复科举,23岁的黄福考中进士。
不久,黄福进入太学,成为太学生,先后担任金吾前卫、经历。
黄福一腔热血,多次上书论国家大事,朱元璋看了他的奏章非常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工部右侍郎。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悲痛万分,上谥号“懿文皇太子”。
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考虑其他儿子,直接把庶长孙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次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对工部右侍郎黄福也很器重,经常召他商议大计。
襄助建文
朱元璋在位期间,分封诸子在外建藩为王,而且还给他们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军队,用以护卫边防。
可在建文帝君臣的眼中,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就成了威胁京师的定时炸弹。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在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工部右侍郎黄福等人支持下,开始削藩,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齐王朱榑等先后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
与此同时,建文帝也对实力最强大的四叔燕王朱棣加强了防范措施,朱棣不甘坐以待毙,发动“靖难之役”。
北方诸将多是朱棣旧部,朱棣又胁迫宁王朱权,得到朵颜三卫骑兵,战斗力大增。
建文帝先后任命长兴侯、征虏大将军耿炳文,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儿子曹国公、大将军李景隆,历城侯、平燕将军盛庸等人为统帅,与燕军鏖战。
朱棣将反对他最激烈的人定了奸党二十九人名单,黄福位列其中。
归附永乐
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朱棣得到建文帝近侍宦官告密,获悉京师南京守备空虚,决定直接南下。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势如破竹,很快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陷落,建文帝在皇宫里的一片火光中,不知所踪。
朱棣进入南京后,工部右侍郎黄福前去归附他,李景隆对朱棣说道:“黄福乃是奸党。”
黄福再次下拜后,从容答道: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黄福这招以退为进很厉害:我应该被处死,但被人说成是奸党,内心不服气。
朱棣以稳定人心为第一要务,见黄福这样说,就没有再追问,还是让他担任工部右侍郎。
不久,朱棣在群臣拥戴下,宣布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而是继承父皇朱元璋的帝位(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改次年年号为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又将黄福升任工部尚书。
悦史君点评:
黄福生于元末乱世,长大后因大胆言事,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并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得到器重。
“靖难之役”期间,黄福选择站在建文帝这边,但在燕王朱棣攻克京师南京、建文帝失踪的情况下,果断归附明成祖朱棣,再获重用。
这等际遇,可谓相当难得,黄福也真是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