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507: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赵坡小学举行了第一届读书节,这是有重大的开启意义的。然后制作了一个美篇,在修改美篇时,想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这些以前应该思想过,但是重新谈起来还觉得让人热血沸腾。
这里不谈书香校园,是新教育的第一行动等等高深的理论。仅从非常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书香校园的意义。
从第一学期到现在,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例如一年级,学生早晨晨诵大概读了200篇诗歌,中午大概读了200次绘本,书写了大概200篇读写绘作业。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会写字开始,大约写了150篇暮省日记。上期读和大人一起读,下册读童谣和儿歌,大约读了200多篇。
如果只进行一点,当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但是经过一学年的坚持,学生积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它的意义就非常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最起码,有以下几条实际的意义。
一、学生热爱读书了,热爱文字了。他们体会到了文字的奇妙,体会到了图书的奇妙,从最简单可爱的绘本入手,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图书。
孔子曰,好学不如乐学。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爱好,开启了学生求知的一生,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学生的语文能力练熟了。
在大量的拼音练习中,这一班学生的拼音能力无可挑剔,所有学生全部能够会读读准。
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的认字量多了,远远超过了课本的识字量。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掌握了字音字形,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与文字上千次见面,对字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字的多方面的环境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得到了提升。而这种能力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大量训练中才能获得。
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更是可喜,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认识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应该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天天写话,学生的写话能力也有极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在课堂上取得的语文能力有了用武之地,经历了千万次的练习,自然纯熟无比。
从最实际的利益而言,课外阅读开展的好,学生的语文成绩永远也不会掉到中等以下。这个过程老师相对而言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学生课外的阅读大多是在自学的情况下完成的。
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语文训练措施,学生成绩达到优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智力得到了提高。
正规课堂教材的系统性严密性有个缺点,一旦有个别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跟不上课,实际上他已经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整天在教室中就处于一种陪坐状态。
但课外阅读不一样,他走进阅览室,书架是开放的,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他选的书肯定是他能接受的那种书。在读书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就是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的他学会了学习,在正课学习上也会慢慢的跟上了。爱读书的孩子没有不爱学习的,爱读书的孩子没有不会学习的。
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等,都经过千百次的锻炼,慢慢的建立起来了。既是原来看着很笨的学生锻炼的多了,他的智力就被开发出来了。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当然正课的功效会更明显,但是由于正课非常的严密,系统性很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智力发展都很有个性和特色,需要自由选择才能完成。
所以坚持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功效,就是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开发,而智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想而知。
四、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
每天一首晨诵诗歌,会读,读得有感情,会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情世界,被熏陶的愈加的优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中优美的境界,无声的熏陶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优雅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
五、学生的道德得到了加强。
图书室中所备的图书都是经典名著,优美童话,思想偏激的坏书是找不到的。每一本书的作者都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给读者讲一个道理,渗透一种是非善恶观念。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他的是非观念,他的善恶世界慢慢的建立起来了。
一个懂道理的孩子,一个是非观念纯正的孩子就慢慢的诞生了。像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因为在他小时候,优美的经典书籍已经奠定了他人生的格局。
这种是非观念的建立,不是通过外在的机械讲大道理获得,而是学生在读那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中慢慢的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学生主动的自觉建立起来的。当然不是说那些讲道理的一些文化没有意义,它也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考试成绩来说,这一点对于孩子的人生意义会更加重大。从这个方面来说,开展课外阅读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他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善恶是非观念的建立。简而言之,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慢慢建立。是对优秀文化优秀品质的的传承。
像这样的孩子,犯了错误,你给他讲道理,他肯定容易明白。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理性和感性比较充足的经验实质。而这就是通过读书完成的。
六、阅读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的大量阅读,老师和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学生提供阅览室,提供大量的好书,保证阅读的时间,教给阅读的方法,组织一些展览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习惯。
这些工作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实际上是比较轻松的。但就是在这些外在条件的支持下,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阅读,阅读的好处就慢慢的被学生都收获了。这个过程很慢,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像刚开始我们坚持第1个月,第2个月时,坚持第一学期的时候,好像看不到他的好处,但是坚持了一学年,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就能够发现,的确妙不可言。如果再坚持一学年,就会更加妙不可言。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各方面的能力,各方面的素养,都通过自我教育完善起来了。而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是很省心的,而且随着水平的提高,家长和老师会越来越省心。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走上阅读的道路,其功在当下,其利在千秋。
阅读活动表面柔弱无力,其功效似有似无。但最柔弱者往往无孔不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放在这里,形容阅读的力量也是非常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