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既非来自眼前欲望的简单满足,也不是将欲望延迟到遥不可及的所谓“未来某一天”。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幸福模式都是不可行的,譬如只追求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以及放弃当下快乐、只有未来目标实现的那一刻才能满足的“忙碌奔波型”。因为这两者都是从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人生的两种基本需要,那就是“当前的快乐+未来的获益”。
2、为了让东西方智慧能够自由地畅行,双方都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带来开放的思想,骄傲带来的则是武断。为了更接近真相,我们需要对所有想法都抱着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只有宣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开放的思想加上有分辨力的头脑和心灵,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关于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人生拼图,看清所有的脉络和细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实现孔子理想中的和谐的幸福社会。
3、四种汉堡
- 垃圾汉堡,好吃但不健康,多吃会发胖和生病
- 素食汉堡,不好吃但健康,有利于瘦身和不生病
- 最差汉堡,不好吃也不健康,难吃不利于瘦身,容易生病
- 理想汉堡,好吃又健康,多吃不会发胖,也不会生病
4、失误的地方
- 忙碌奔波型:文化的驱动“先苦后甜”,环境的驱动“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
- 享乐主义型:缺少挑战,无聊,没有深层次的成就感
- 虚无主义型:放弃了现在和未来,沉迷于过去,“习得性无助”。尝试了前面两种都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时候,逐渐转变成了第三种
以上三种都存在着偏见,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
“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之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的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5、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 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他获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
- 当我们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无论是商业、医学还是艺术,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但是要切记一点:如果企图永远的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为了考试而学习、为未来而攒钱、为实现目标而超时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6、错误的看法
- “忙碌奔波型”的错误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
- “享乐主义型”则错误的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
- “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无感了。
“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
“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
“虚无主义型”是过去的奴隶;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6、幸福的意义
- 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规定,以及社会变革。
- 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情况。
- 研究报告指出,幸福和成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成功(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方面)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
- 幸福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的表现更好,活得更开心、更长寿。幸福是值得去追求的,无论是作为目标还是达到目标的方法。
7、幸福是什么?
- 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当下利益与未来利益
- 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世界,而不是主观感受而已。
- 在没有情感或者感觉的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像机器人一样麻木。值得庆幸的是,与动物不同,人类可以反思情感产生的原因。我们有能力反思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也有能力清楚的感知我们的意识和经历。
- 人类是有灵性的,灵性:真切地感受到事情的意义
- 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能保证我们必然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
8、使命感: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9、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理想主义者本身就是现实的。
10、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来改变世界。”
11、(悟)找到挑战并充分发挥潜力的事情,是通往幸福的其中一个渠道。
12、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感悟幸福型”,并不代表做的更少或是热枕减少,他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即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益处的事情。同样,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感悟幸福型”,垮了也不会减少,不同的是,要学会适当的享乐而不是无止境的放纵。幸福的人不会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点,因为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样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
14、如果想要拥有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缺一不可。
15、一些建议的自助方法经常会忽略长期的快乐以及我们队意义的追求。
16、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能够发挥出我们真正的潜力。
17、此外,经历困难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快乐,不再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欢乐心存感激。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
18、虽然和朋友相聚既快乐又有意义,但我还是需要有独处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质量。
19、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大多数人都忘了问自己的内心,只因为我们太忙了。就像梭罗所说,“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
20、更高的自我一致性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21、时间是如此稀缺和宝贵的资源,只有当我们学会开始向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时,我们才能对那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说“是”。
22、时至今日我可以肯定的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23、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是你想做什么,行动吧!勇气本身就包含了智慧、奇迹和力量。
24、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
25、(悟)表里一致的人更加幸福。
26、(悟)重点是要有目标,并去实践,与此同时不要失去快乐,能否实现目标则不是最重要的。
27、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比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和积极的情绪影响。
28、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作是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中快乐的感受)。正确的目标认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
29、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我们一定要明白,除了目标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之外,他在旅途中带给我们的快乐也是不可缺少的。
30、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美貌和声望。
31、财富代表了个人成长的结果,而不是累积的数字。
32、而只有内心想做的事情是源于自我和谐的目标,才可以带来意义和幸福。
33、一个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
34、内在还是外在的动机,通常会决定行为本身的性质:如果是内在的(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和谐的),那便是想做的;如果动机来自于外在因素,就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了。
35、我们的挑战,不是要完全删除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尽可能的减少它们,并以想做的事情取而代之。
36、不得不做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的比例可以决定你的幸福感,它们甚至可以决定你早上起床和夜间入睡前的心态:在清晨,是满怀希望的起床,还是沮丧的想今天还有什么不得不做的事情?在入睡前,是感到充实和有成就感,还是长舒一口气说“哦,今天终于结束了”?
37、能做的 - > 想做的 - > 真正想做的 - > 最想做的
38、在心流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即“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
39、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我们我们都听不见;或者当我们在专心烹饪、和朋友谈心、在公园打球时,经常几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些就是心流体验。
40、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很多人并不了解情绪好坏与物质多寡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
41、在基本的生存条件(食物、住所、适当的教育)达到后,从情感的角度来说,经济状况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差异。
42、爱情:为他人付出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这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43、世俗的眼光所看不到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在利他或者利己上作出 选择,它们是可以共存的。
44、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
45、信心、热情、充实感的确是会传染的。
46、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却都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