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参加一次樊登线下读书会的时候,《人生海海》这本书也是刚上线不久,当时有位书友就分享的这本书,那个时候大致就觉得大概诠释了人活一生,什么起伏都有吧~
当时也没听的仔细,可能那个时候也不是很吸引我,那个时候总是被一些所谓成功学,哲学方面的书吸引,洗脑,对这样质朴的书不感兴趣,但是后面时常也是有看到这本书的影子~
前几天把这本书看完了,我本以为是会有很多人生格言出现的书,哈哈,从开始读下去发现是小说形式,于是就阅读的很快,我感觉就是在描述那个村子的生活,但是作者的细节描述的画面感呈现很强,溪水,树叶,老人,等等~
开篇就一直穿插有说上校的故事,说他是太监,口碑不好,却又德高望重,是村里所有人都好奇的人,我也是本着这样好奇的心读下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大概就是爷爷辈的时代,觉得他们的几十年经历的太多,起伏太多,一生都在考虑生存,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短缺,造成多少悲剧~
上校一辈子,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最后却被批斗逼疯,爷爷大道理讲了一辈子,看起来是最懂道理的,却是做了让一家人悲剧的事,就为了所谓的不是真相的脸面,小瞎子是为什么可以从小坏到大的,
人们总是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看不见的就由自己肆意发酵的思想烂在生活里,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鱼就多了,大鱼小鱼,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
村子里一年四季,像人的一辈子,春天像少小孩子,看上去五颜六色,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实际上好看不中用,开花不结果,馋死人(春天经常饿死人);夏天像大小伙子,热度高,精气旺,力(热)气日日长,蛇虫夜夜生,农忙双抢(结婚生子),手忙脚乱,累死人;秋天像精壮汉子,人到中年,成熟了,沉淀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天高云淡,不冷不热,爽死人;冬天像死老头子,寒气一团团冒,衣服一件件添,出门缩脖子,回家守床板,闷死人 ,这一段感觉真的是那一代人画像~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我觉得上校忍辱负重的那些日子仿佛就是这样般,过了没有多少人记得,那么多的人总是愿意去挑那一处不好的,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就像上校被日本人刻字,那是他一生的执念和屈辱,也因为这个把自己逼疯了,我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它的特性,我们这代人是房贷,车贷,被债务重重的压着,而那一代人的一辈子仿佛我们现在历史的缩影,经历的战乱,经历了红卫兵批斗,文化大革命,又迎来了改革开放,他们的人生前半生或许很阔绰,下半生可能在倚靠接济,也有那么多的人上半生不得志,下半生乘着国家的好政策,生活扶摇直上,这两类人在那个时候太多了
我相信我们现在一样,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谁也不能预知和把控将来的时代,不能以现在的一时就判定了自己,就给自己定了性,人的一生很长,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机遇也会有很多,攒够足够的认知,总能等到合适的机遇,也才能抓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