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有着不同的气质,我想是他进入了某个角色,作家必然是可以角色扮演的人吧。对读者来说看书也需要暂时进入某个角色,才能体会书中描绘的人生。
前言:
说来奇怪,在看这本书之前,几篇贬损这本书没有人生海海,只有snp的文章不知怎么就进去了我的视野,不知是不是受了影响,读到书中间部分,虽不至于全是屎尿屁,但确实没有太多“人生海海”的味道,读到后半部分,才渐入佳境。我想这是作品的升华吧,前半部分是演绎人性的闪光与阴暗,后半部分是看了太多的人性善恶美丑开始展现人生海海。我看这部作品的心境也犹如人生成长的历程,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各种猜测,到中间看透又看不透的索然无味,到最后随着人物之间恨与和解的转念,却也反观了自己的半生,想问: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真的能做一个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者”吗?
故事浅述:
故事横跨抗日年间到新中国成立又到发展时期,主人公上校(外号太监)是个天性聪颖的人,又是个做事不拘小节,见过大风大浪心胸宽广的人。做过国民党的军官,做过卧底,做过共产党的军医......这个硬汉的软肋,并不是传言中的太监,因为他不是太监,反而是女人中的抢手货,而是他身上刻的秘密,为守住这秘密宁愿一生做光棍。红卫兵的毒打和折磨对他来说只是擦伤,扒开他的裤子撕开他的秘密才是致命伤,压倒了他的尊严,被刻有记录一段有辱尊严的历史的印章逼疯魔。在一些人眼中他是英雄,在一些人眼中他是罪人,书中对他几乎没有内心描写,都是从旁观者的口中讲述着他的故事,“我”是时间轴最长的旁观者。
有一个故事线比较隐晦,就是“我”的父亲与上校之间的兄弟情,在小瞎子把上校传成鸡奸犯后,这份兄弟情在村子里被传的变了味儿,传碎了一家人的名声的同时也传碎了爷爷的脸面,使这个智慧的老人做了告密者,以为证实了上校肚子上的字,就能还了自己儿子的清白。事实上这个不义之举不仅没有挽回一家人被传碎的名声,反而亲手将这名声摔的粉碎。自己不得不上吊以死谢罪,使整个家族的子孙都走上了逃亡之路。
“我”的父亲,在爷爷去世后,把家里每一个离去的生命,都归结为报应显现,守着老宅,将一切负疚感吸附到这里,由每一个鬼魂和自己承担,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样就能保活着的儿孙一世平安。父亲的固执是让人动容的,也是让人心酸与无奈的,历史的特殊性,造就了那一代人的惊慌失措,也造就了他们内心的善恶天平。
书中用在母亲的身上的笔墨甚少,鲜有的女性角色中,反而是上校疯掉以后,来照顾他的林阿姨的文字更多,因为他对上校母亲的哭丧送葬,对上校的悉心照料,被村里人传为菩萨。而走进她的故事,通过“我”的旁听,才知道如果她是菩萨,也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菩萨。那个年代,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人比比皆是,林阿姨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她最大的苦难是用女人的清白承受着人性最阴暗的恶。她误会了上校半生,最终做了他的老来伴,这一段感情是年代的产物,也是感动读者平凡的神话故事。
对于小瞎子这个角色,云诡阴暗,又可恨可怜。出生便被母亲抛弃,在算命的父亲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会了很多鬼主意,这些鬼主意让他当上了红卫兵一时风光无限,也是这些鬼主意让他变成废人,活的像个半人半鬼。他最大的诡谲是能抓住人的心魔,并用这心魔磨灭人性,让人坠入深渊,饱经折磨。
读后感:
人生海海,是人们亲手挖的苦海,活一天挖一天,挖到人生的尽头,这海有人生那么宽,又比人生还宽,因为是你的人生,我的人生,他的人生......叠加到一起的。从这苦海里尝到不苦的秘诀,就是穿越自己的心魔,穿越过这心魔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人最多的方式也许是被心魔打败,这么说似乎是被心魔穿越更为贴切。犹如上校,从一个英雄变成武疯子再变成文疯子,用遗忘磨平它掀起的波浪,曾经的心魔可以像展示战利品一样安坦示人;犹如爷爷,体面的道理走出来的,又困在了人生道理的体面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一生的苦海却没有干涸,而是溢出来漫进子子孙孙的人生之海中,颠沛流离,受人唾弃。犹如父亲,守着一宅心魔铸就的鬼魂,看破死却看不破生,用父爱缠着小鬼不上子孙的身,却缺乏着爱人的力量。
不想评价这本书好与不好,这与读者的心境也是相关的。不过确实充斥着男性作者的一丝生硬(我想这就是有些书评中说的屎尿屁吧)和男人眼里世界的时代感。
所感
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