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了,给他买了一袋小积木,让他玩。刚开始,他不会玩,会将凸起的和凸起的往一起拼,但这样是拼不起来的。我就手把手地来教,经过多次指导与练习,他终于知道怎么拼了。于是每次烧饭或者我要干活的时候,我都把积木拿出来让他自己拼,但当他自己拼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积木的质量不是很好,有几个拼起来容易松动,所以儿子辛辛苦苦堆起来的积木,会因为松动而倒下,每逢这时,他就会很生气,在那里大哭大叫,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每到此时,我就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来看看他,让他重新拼,但他似乎没有了兴致,把积木扔得远远的,不想再玩了。我很担心,长期这样会让孩子性情变得烦躁,做事没耐心。所以我也很困惑,怎样才能让孩子更有耐心,更能心平气和地做事呢?
今天晚上,儿子有一点发烧,心里很舍不得,就一直陪着他,也陪他玩积木。看着他把积木堆起来,很开心,但看到他拿着那些松动的积木时,我心里也很紧张,很担心他会因为积木的倒塌而发脾气。于是看到他的积木因为松动而倒下时,我就会和儿子说“慢慢拼,不着急。”此刻儿子也会在嘴里学着我的话“慢慢拼,不着急”。每到积木倒下的时候,我都会重复这句话,他也会学着我的话说得有模有样。我也惊喜地发现,整个玩积木的过程,孩子没有发一次脾气,也许是我的陪伴让他更有耐心而不害怕,也许是我的“慢慢拼,不着急”提醒着他,鼓励着他,我想,两者应该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从这件小事,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问题:第一,孩子是需要陪伴的,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很多教育学者都特别强调,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即使你是一棵松,只要站在孩子身旁,他也会心里温暖,遇到任何事不会害怕;第二,孩子的耐心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我一直让孩子自己玩积木,这个积木会一直倒塌,孩子只要看到积木倒了就会着急、发脾气,时间久了,或许就养成了做事没有耐心、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如果在孩子玩的时候,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与指导,孩子就会多一份耐心;第三,教育真的是无处不在,任何小事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为何美国著名教育家雷夫的教育如此成功,就因为他善于抓住每一个生活的细节进行教育,每一件小事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与脾气,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适时教育,对孩子所起的积极作用一定非比寻常。
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地方应该还是孩子的家庭,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向孩子传递着各种信息,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教育,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希望我们都能多一些敏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一些“慢慢来,不着急”的陪伴与鼓励,或许孩子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