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
原来一个人相处的久了,真的会习惯只是一个人,多一个人不行,少一个人也不行。
人性的怯懦就像是蜗牛的躯体,我们必须用坚实的外壳去保护它,而依赖,是打破这层外壳最有利的武器。人类对于人或者物的依赖像是寄生虫一样,一步一步腐蚀掉我们保护自我的外壳,让我们最柔软最容易受伤的一面坦然暴露在阳光下,暴露在满是细菌的环境中…这些伤害的叠加最终让我们的心脏也被一步一步的腐蚀掉,最后面临死亡。而无法接受自己的人,就像是一个一直在砌墙的建筑工人,他日益加固着自己的外壳,用水泥,用自己的身体,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在他的世界里,自己是自己最大的威胁,他认为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最后,别人敲不开他的门,而他自己也因为一直用自己的身体来建造坚实的外壳,最后徒有其表,而无内里。
所以一个人相处的久了之后,多一个人不行,少一个人也不行。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个人也会偶尔想要别人的陪伴,可是却很难去平衡别人进去他们的世界与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关系。他们也许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相处,突如其来的陪伴与安慰让他们手足无措。与其说是他们自私,倒不如说他们就像是个还没来得及长大的孩子。那些不能够接受自己的人也许能够和别人相处的很好,看似为人处事圆滑老练,却不知道怎么样接受自己,内心的世界很大,可是却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驻足的地方。但最难过的是,一个人难以与别人相处,也难以与自己相处,心中万般感受,无处安放,灵魂寂静又喧嚣。世人万种,有怒骂嬉笑,有伤春悲秋…这种人,却像是没有感受一样的活着,神游的思绪如人们死前所见到的跑马灯一般,不知开头,不知去向。其实一辈子无非也就昨天今天明天,千千万万的人纠缠在人生模式中,难以自拔,越陷越深,最后匆忙离去。也有人说,最好的是与自己相处的好,与别人也相处的好,可是就这一辈子,而环境与个体的差异,导致人类无法三观趋同,无论同意别人的观点还是同意自己的观点,都是一种附和的现象,附和别人或者附和自己。
所以在人类群居性的大背景下,当人们一个人相处久了之后,真的只会习惯自己一个人。多一个人不行,少一个人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