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
看完了 没有明白
摘记:
因此,我们需要杜绝非善意的影响,而非杜绝善意的影响。我们应该鼓励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而不是利用他人的善良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观后感:
无论是否善意的影响,于我看来,都需要去考虑这个背后隐藏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
诡计和圈套就不说了哈:)
善意的也需要来看看,不需要背负的内疚感就可以暂时放下。
互惠原理,目的还是互惠呀:)
自己要的是什么,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来说:
我的爸妈是爱我的吧,对我付出了大半生吧;
他们说是无条件爱我,然而这个背后,只要我的行为与他们期待的不同,我妈就会垮脸;我爸就会沉默或者拿话刺激人。
那么这个爱是真实的,同时,也是有要求的;
要求是什么呢?
是希望我能做到他们期待的样子。
也就是潜台词说:
我爱你,爱你成为我们眼中和脑中的孩子,而不是你自己。
而我,从来都是我自己;
因为这份爱的沉重,在高中还时我就已经关闭了自己;
看上去开朗得不得了,跟谁关系都不错,拿出来的成绩也是很好的。
但事实是如何的呢?
是我很难信任别人,因为总担心被伤害;
我跟很多人关系好,只是因为我爸妈都是善于交往的人,我像他们罢了。
成绩就不用说了,考不好就会被打和说,对于成绩,我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
是担心我的未来,希望有份好工作;
他们的出身都很好,一直是被关注的对象;走到哪里都是耀眼的存在,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们。
我爸是篮球健将,大的关系户,这是他的优势。
我妈,因为出身好,而且特别干练能干,是说一不二运筹帷幄的队伍。
就我?在他们眼中,也很好;
但是相比他们是差得远得不得了。
我会自卑,因为没有活出他们期待的样子;
我会内疚,因为他们对我付出了很多;这种内疚感,是很沉重的,不是一天两天,说一如既往的日复一日。
这也是善意的互惠
爸爸妈妈爱我,为我付出和牺牲;我无法抹去妈妈心中的泪痕,那是在她喝醉酒后吐的真言。
我其实是受伤的,我也很难过;
但我始终没法做到他们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从来只是我,不是别人。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去做好一些些。
所以,于我而言;
最简单的来往,喜欢多往来;能交互的去交互;
不能往来的,笑笑而过便好。
那么,说回来了;
就存在如下问题:
1、对方为什么要善意;
2、对方在哪些地方善意?
3、TA的善意出发点是什么?
4、我们是否进行了足够的沟通?
5、分歧?疑惑解决后,是否还能往前走走?
6、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或者疑虑有什么预警方案,或者约定?什么样的约定?口头的、文字的?是否直达心灵可以共鸣?
7、这段关系是否是信任的,还是基于有目的的善意?
8、自己是否愿意接受?与现在自己的目标是否一致?
9、一件事是否有普遍性?如何因一件事而避免同类事件造成的困扰和麻烦。
我就不一一回答了,赶重点关联我自己来回答。
既然提出了善意的目的,那我考虑下我自己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目的。
好滴,确实有;
例如说
腾讯会议主持,目的在于习练承接、灵活应变;
兑换方式,就是每次用心的笔记;
当次抵消,关系就会轻松和恢复到原本平等的状态。
这个也是上次复盘后考虑的,为什么我需要做笔记?
为什么我要做笔记分享?
因为不想有歉疚感和未偿还的感受。
一次小,两次小;
时间久了就容易混乱和有压力。
那这个事情是否一定要做?
不一定,只是因为师父人很好,而且一直在帮助,也是一种善意的回应和回复吧。
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一直在低位;
平等的关系是最轻松和舒服的;自在。
那么,对于这个事件我想说什么呢?
本就是为了回应好意,然而缺少信任的交互,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猜忌。
所以,已经结束的事情就告一段落。
后面的内容也不是没有人做,而且大家也都可以用此机会来打开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来交流,更好:)
回到刚才的问题:
是不是善意的互惠就一定要互?
于我来说:不一定,要看自己的状态、目的。
例如:
我本来要去学校的,路过便利店;老板新推出了好多游戏机和射击游戏,好有趣;
可以满足我的探险和好奇心,也可以让老板有收入。
这是双赢的局面,我是否同意和需要?
答案是:笑笑就好,现阶段真不需要。
因为我的目的是:去学校上课;
玩不能耽搁上课早到校;
下课了,有精力了身上也带钱了,还是想去,人又不多;
那么想去就去呗。
但上学路上,坚决是不能去的;
否则就容易顾此失彼和跑偏了。
所以,善意的交互点头表示感谢即好,这样店老板也不用想,你到底想不想玩、你想玩哪一种、我介绍得好不好…等等。
再来说到分享的事,
一个月一分享的想法是雏形,好久没用电脑,加上也无法预估当时家里和孩子的状态如何,不好下定论。
还有就是,这个事情的必要性的潜在的目的还尅以完全考虑清楚,也便是玩玩儿;好不好都不重要。
分享方式:
也许是在本群中,因为回应这段时间的经过,也算是一种自我回应吧。
不在大群分享。
或者,自己通过其他方式分享也可,目的本就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如常一样总结收个尾。
拆书的平台,对于我而言;
只是因为师父在,走过的一段成长的路,
也许可以在我往后走的路中,可以更多去照见彼此和伙伴们一起成长。
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在拆书帮不拆书的目的是什么?
前几年因为受伤了,封闭自己疗伤,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一段难得的觉察时光。
那,现在不拆书为什么还在拆书帮?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是因为有那么一份见证成长的过程和无负担打开自己的窗口。
也无所谓在或不在;
也不在意拆或不拆。
人与人直接,重要的是信任;
但信任很难;
人与人需要的是沟通,
反而沟通也不易。
如若有质疑、困惑或者未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来直往,说说便好。
每个人思考问题和处理方式并不同,而且很大的不同。
避免隔阂和不必要的困扰,就是来聊聊。
凡事多用点心,心比脑更重要;
那是最接近灵的地方。
我们不是思考中的自己,而是看见思考并且能不断攀升的背后的那个自己。
看上去也许自己受伤了,那也只是脑子受伤了;
自己也安然地站在后面看着这所有的经过,也一切如常。
所有的事,都会过去;
所有的思考,都会过去;
但与人真心相待的欢喜,会依然存蓄在内心的深处去滋养自己更丰盈。
每一段路,都有出现和经历的必要:)
那是我们遇见更好自己所需要去面对和回应的自己[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