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过完,开始切入专业学习频道。 初六:一天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一20页内容全部过了一遍,大小题逐个清,之后还做了个知识梳理,整个单元的框架结构比较清晰,晚上还在脑海中过了电影,第二天早上与女儿分享学习心得:画知识框架图做知识梳理感觉对学习内容更清晰;过电影的方式感觉对学习内容印象更深刻。
初七: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两节新授课,这块内容上课一直比较怵,打开智慧平台,反复听人家设计的课,每节课都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如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整理收据开始,经历先绘制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引出折线统计图,再认识折线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从而对比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找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练一练”一题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提炼出方法步骤:标题和日期→描点标数据→连点成线→读图分析。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执教老师通过把两种不同材质的保温水杯水温变化情况分别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进行分析。分析完之后,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根据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你能很快找出在实验开始后哪个时刻两个保温杯中水温相差最大大呢?显然比较困难,这时候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需要把两幅图合而为一,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再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修改、认识、分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初八:线上学习数与运算教学一致性说课4节。两节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一节五年级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学习后对大单元视野下的课时备课有了较深的体会和认识。明白了我初六把第一单元所有内容悉数过一遍,只是大单元备课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备好一节课,接下来还要针对这一课时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挖掘出其蕴含的数学本质,清晰本课时内容的知识前世、今生、后续,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问题,力求打通知识间的联系,体现数认识与数运算的一致性。
这里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对数的一致性的阐述:课程标准上指出一一数是数量的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说课教师结合课例进行了解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数的一致性体现在数量或数量关系的抽象及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到一组一组的数,数的发展随着计数单位的发展,因计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计数单位,计数活动的本质是创造计数单位,另外无论整数,小数还是分数,其形成的本质过程都依赖于不同计数单位的累加,这样来看,创造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累加过程就是数的形成过程。这样就挖掘出了计数单位这一数学本质。
再次感叹: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