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 晴 星期五
刚刚过去的守岁之夜,可能好多好多人都整夜不曾入眠,或者稍眯一眼。有的通过手机整夜收发红包或者相互信息交流,有的守着电视看着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有的陪着老人磕着瓜子喝着茶唠着家常嗑,有的打着扑克麻将抽着烟摔着膀子喊着嗓子摸票子等等。
当这一夜如梦般幸福的过去,新的一年就开始了,或者说,零点的钟声响起,旧岁已去,往日已逝,新的征途就展现在我们面前,等着我们踏步而行。新的轮回拉开帷幕,第一件事就是拜年,拜年,象征着老百姓相互之间的祝福、象征着老百姓对彼此的祈祷。我们老家村庄里基本上以三个姓氏为主,王姓最多,另外还有姓马的、姓冯的。根据姓氏,王家、马家、冯家都各算一个大家族,虽同住一个村庄,因姓氏之别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王、冯二姓基本天亮之后才出门拜年,而马家却在零点钟声敲响后就开始。
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零点钟声响起,煮包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出的硬币多,说明这一年谁能挣得钱多、谁能学习的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如今,基本都是在凌晨五点多才开始煮饺子。时代在变,习俗也在变,之前复杂的礼节和讲究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淡化,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枝节在慢慢消逝。
当我们在学习无神论思想,摒弃迷信之时,或许很多人说,我们再无所畏惧,没有了信仰。可是,春节的习俗里,有着我们老百姓心中永远无法抛弃的永远的信仰,那就是神灵!神灵,或许是中国传统神话、寓言中的某个角色,或许是祭祀的对象,也就是家族的祖宗魂灵。老百姓常讲:举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都是一种信仰的民俗常态,是老百姓的期盼、希望、精神依托。
今年,孩子第一次早早的起来了,跟着我和爱人出门拜年,到了三爷爷家,孩子进门就是爷爷奶奶过年好,嘴是挺甜,然后不跪不磕头,伸手要红包。或许孩子是长大了,今年春节成了小财迷了,见了钱就想往自己手里攥,见不着钱就想着应该可能从谁的手里能够得到几个钱,说真的,让我这当爸爸的很不适应。
看到大厅里的祭台,无数个为什么在心中诞生。孩子是无知的,是单纯的,更是圣洁的,他的心中没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他不懂为什么要上香、为什么要燃烛、为什么要接财神、为什么要祭家谱、为什么要摆祭品、为什么要说过年话等等。孩子尚小,我们无法用正规的教程来对其灌输相关传统文化的理念,只能跟其说明祭台上悬挂和摆放的物品,具体有什么用、怎么用、为什么要用,只能随其长大一点点的输送了。
拜年回来,回首望望,周围看看,尚有许多人家正烧火做饭,炊烟升起,随风飘散,如丝如缕,如纱如幕。还有身边张贴的春联,悬挂的灯笼,看着看着,中国历史的章节内容、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似梦似幻的在脑中逛过,恍若中华几千年的生活方式传承变换生灵活现的演绎了一遍。
当今生活的快节奏,当今时代的新科技,当今人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劳累,让中国,特别是民间的文化习俗、艺术工艺都在趋于淡漠和无形,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恰于其时。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西方文化的入侵不会自觉停止,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抵制却也不能适可而止,对传统文化的支持还要鼎力付出。
一个春节,除了相聚、团圆的幸福,更多的是感触!一个年,除了让爱回家的欢欣,更多的是畅游传统文化的思虑!袅袅炊烟,飘起的是几千年的三字经百家姓,飘起的是几千年的论语易经,飘起的是几千年的红楼西游,飘起的是几千年的黄河长江,飘起的是几千年的黄土长城,飘起的是几千年的黑发黄肤……
一圈拜年,细品年味,回思千载的炊烟,心也袅袅……
为祖国祈福!为家祈福!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