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个解释是: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要保养好,不能毁伤。第二种解释:指不要犯法,在古代会有肉刑,会残害人的身体,这个解释也是通的。我们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这里有一个“始”字,说明教导的是小孩子,要他注意不要有磕磕碰碰,免得父母为之担忧。当然,这个要求不是绝对的。

因为这个,胡适先生就讽刺过中国的孝道文化,说培养出来的孝子都很懦弱,不敢献身杀敌。其实,这是误解。古代社会,战争很频繁,难道孝子都因为要恪守孝道,畏敌不前?这是个笑语,完全不是事实。不要说讲孝道的汉朝军队,可以深入大漠,远征龙庭,就是这位传承《孝经》的曾子也说过:“战阵无勇,非孝也。”战场上,不能奋勇杀敌,不算尽孝啊!战斗中,刀光剑影,能避免身体毁伤吗?

其实,儒家一贯教育弟子要有“杀身成仁” (孔子),舍身生取义”(孟子)的勇气,只要不存心歪曲古人,是不难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讲要爱惜生命,这是恪守孝道的开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指为家族的荣誉增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从孝子的年龄来说的。年轻的时候在父母身边,善于保护自己,爱惜生命,不让父母担忧;中年的时候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这才是完成了自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节选自《新孝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