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助力记忆力提升《懂心理,带好班》每日阅读打卡
【阅读时间】20240203
【阅读教师】吕小玲
【阅读页数】016—032
【阅读书目】《懂心理,带好班》
【阅读概述】
第一部分: 自我赋能一心灵建设的硬件 /015
第一章:记忆力训练/016
第一节记忆力训练的重要性/016
第二节蜗牛班记忆力训练实录/ 018
第三节心育课堂:记忆的四驾马车/025
【阅读摘录】
1.记忆需要策略,但最好的策略就是坚持和重复。
2.记忆是一种学习策略,也同时是一种学习习惯。既然是一种“策略”,自然需要记忆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记忆认知;既然是一种“习惯”,就自然要遵循“习惯”生成的机理和原则。
3.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习惯的养成,行为很可能恰恰是三要素当中最不重要的那个,关键是你能不能给这个行为找到合适的线索和奖励。
4.重复和遗忘的关系就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忘得越慢。遗忘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所以重复的时候还要“先重后轻,先密后疏”。
【阅读疑惑】学生记忆力水平参差不齐,怎样避免两极化差距变大?
【阅读收获】
一、学生记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1.学生记忆中的常见现象 好的记忆力的学生成绩的提升相当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的记忆存在很多问题:听得懂却因为遗忘做不对;因为记得不够熟,考试时想不出;因为存在“记忆漏洞”,做过多遍的题目再考查又不会;记忆只停在“存储强度”,没有涉及“提取强度”,考试时又错误百出,等等。
2.学生在记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方面存在严重的认知空缺,导致学习效率极低。
(2)记忆过程需要调动自控力资源和注意力资源,极容易让人感觉疲惫,学生很难坚持。
(3)记忆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消极情绪较重。
(4)一线教师缺乏记忆力的相关心理学知识,只会喊口号、打鸡血,没办法解决学生记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殷振洋老师的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记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殷振洋老师开战前“记忆习惯月”活动,从制度设计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再指导具体的记忆策略。
4.我的收获
学生在记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相通的,我现在带的班级是物政地班,除了语文、英语有大量的识记内容,政治、地理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甚至数学、物理的公式,都要记忆,学生的记忆压力很大。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记忆的方法,死记硬背,短时记住,考试时又忘记了。所以,要多学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记忆认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助力学生记忆力的提升。
二、蜗牛班记忆训练
1.设计原理:习惯回路
美国心理学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通过实验揭示了“习惯”的“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暗示”是一种习惯线索,即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习惯。“惯常行为”即该做点什么,做哪些事情,用什么方式。“奖赏”是在做完之后得到的好处。 通俗一点说,形成习惯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先有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做在这个特定环境下要做的事情。第三步则是奖赏,完成后会得到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经过多次重复,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习惯诞生了。
2.蜗牛班记忆训练
殷老师从中获得了启发,设计了蜗牛班记忆挑战赛,把记忆活动捆绑在一个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活动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枯燥乏味的记忆力活动变成“王者荣耀”挑战赛,赋予段位意义和价值,明确识记内容,把时间、地点、其他人变成记忆力活动的“暗示”“触发器”,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再配合科任老师和家长,以及班会强化。
3.我的收获
记忆力通过训练是可以得到提升的。关键是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持久性。同时,我要摈弃以往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做法,要取得科任老师、家长的协助、支持。
三、殷老师的心育课堂:记忆的四驾马车
1.记忆的四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遗忘周期与我们的记忆 通过诊疗同学的困惑,分析问题所在,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出记忆策略少量多次以及利用零碎时间。
第二驾马车——记忆漏洞”与“过度记忆” 分析学生英语单词识记漏洞百出时的特征,得出“记忆漏洞”的关键原因之一:未能“过度记忆”发现短时记忆麻痹了我们的意识。
第三驾马车——记忆的抑制现象 进行心理学抑制实验,得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记忆的”黄金时间。
第四驾马车——多维立体记忆法 通过思想实验得出“渠道”和“注意力”。记忆要深刻必须与五维感官——眼、耳、口、手、脑建立起联系。
2.心育课堂背后的原理 殷老师心育课堂的背后,是心理学的一个个重要的现象、概念、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记忆漏洞和过度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4)肌肉记忆
3.我的收获 看到这一部分,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上学期,针对学生的“背过就忘”现象,我也是想尽了办法,早读时先站着背15分钟书;背书时要求学生除了出声,还要动笔圈画,把要点写一遍;提醒学生每日睡前复习一下当天所学、所背的内容,等等,但是,有不少学生不肯按要求做,记忆的效果还是很差。看了这一章节我终于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1)学生的认知没有改变。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如何做,但这么做的原理、作用、意义,学生还是不明白,只有当学生明白了意图和知晓原理,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要抓住一个问题,集中深入地突破,不能浮光掠影。虽然也做了一些,但是没有方向的指引,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没有系列的规划,这样只会“粮草未决”,“草草收兵”,“不战而败”!
(3)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四、厘清相关的心理学现象、概念、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启示:(1)及时复习;(2)按照时间节点复习,先密后疏;(3)利用零碎时间复习。
2.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启示:学生平时的记忆更多的是短时记忆,而试卷考查的是长时记忆,所以要指导学生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3. 记忆的译码、存储、检索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信息经历了下列三种处理形成记忆: (1)译码: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 (3)检索: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启示:记忆不能仅仅停留在译码阶段,不能只储存信息,更要会提取信息。这时需要指导学生跳出“记忆的舒适区”,把记忆内容、所学内容灵活运用。
4.记忆漏洞和过度记忆
记忆漏洞是在记忆过程中出现的记忆不准确现象。
过度记忆,源于心理学中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里的术语,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从识记的程度方面讲,实验表明,进行150%的过度学习,会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启示:“过度记忆”是破解“记忆漏洞”的不二之法,通过过度记忆,可以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甚至是永恒记忆。但过度记忆要科学,如果超出一定的度,就会浪费时间。
5.记忆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对于连续4个无意义音节表,越记忆到后对前面的遗忘率也越高。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后(倒)摄抑制。后(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
启示:把重要内容放在最初或最后去记;大篇材料分段记忆;相邻的材料不同质;睡前或刚睡醒记忆复习。
6.多维立体记忆法 与运动记忆 “多维立体记忆法”也称为“多通道协同记忆法”,即把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都动员起来,协同配合、共同参与记忆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有多重通道,各通道的配合有利于掌握和记忆事物,也更易于在大脑内部建立各种便于“回忆”的联系。 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可以将曾经做过的、看到的运动作为记忆进行储存,当要进行该运动动作时,就将储存的动作记忆提取再现,因此,动作记忆是一切运动、劳动技能、生活活动的基础。运动记忆遗忘速度比较慢,有时终身难忘。
启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到记忆中,以提升记忆的效率。
五、本章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