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绍兴,一定得去看看鲁迅故里。
现代人来鲁镇,多数冲着旅游观光,跟着导游,有意无意地听着似曾相知的鲁镇的故事,穿堂走巷,走走停停,指指点点,拍了很多即使多数会被掉的图片,然后到最后一程,在纪念品店铺里挑挑拣拣,大包小包的买点,讪讪地走到大门口,心想,鲁镇我算是来过了。
当然,也有少数是冲着学习体验来的,走过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看过小桥流水以及桥下黄漆油光的乌篷船,听导游娓娓叙述着鲁迅在故里的故事,想着鲁迅《故乡》和《祝福》里的人和事,感受着鲁迅曾经在鲁镇的学习生活,然后在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店铺里逗留,挑选几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算是学有所得,满载而归了。至于真正所得,也是了了,时间会将他们自以为深刻的印象洗刷的一干二净。
在商业化渐浓的时代,你该有怎样的定力,才能屏蔽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业诱惑,时时将鲁迅二字刻在心中。不至于一进景区大门,就被淹没在鲁镇人山人海的巷陌呢?我认为,来之前,你就得做足功课,来“鲁迅故里”,你必须将鲁迅深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责任感以及不惧黑暗敢于斗争且永不妥协的执着精神铭记于心。如此,你才能超越熙熙攘攘的世俗,在鲁镇,获得一次真正心灵洗礼与灵魂净化。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团体外出,我是很少参加的。此次来鲁镇,我是奔着鲁迅而来。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是立足现实的,如此说来,鲁迅是有过一段深入体会现实生活的童年的。 鲁迅求学初级阶段是在私塾度过的,私塾老师有戒尺,学生犯错,惩戒,打学生时是严厉的, 威严的先生,让他迟到一次后便不再迟到,虽然枯燥但仍去声情并茂地朗读直至熟练背诵的课程内容,快乐至肆无忌惮的课余生活,碧绿的菜畦,湛蓝的天空,轻捷的叫天子营造的优美环境。可以说,童年鲁迅是快乐的。那时候,私塾不需要上晚自修,鲁迅从没有在作品中提过家庭业作繁重,月夜,瓜田,与可爱的闰土一起去逮猹,月夜,猴急猴急地和小伙伴一起乘乌篷船去看戏,偷豆子,少年鲁迅拥有过令当今所有孩子羡慕嫉妒恨的童年。
中年鲁迅是沧桑的。父亲病逝,家道衰落,外出求学颠沛流离,国难家愁让他几异其志,时事沧桑,故乡再也不是从前,曾让他无比快乐的鲁镇变得市侩冷漠而又自私刻薄。他拿起笔,在黑夜里彷徨,在黎明前呐喊,面对政府的罗网,亲戚朋友,甚至家人的不理解,鲁迅单枪匹马执意而为之!我想,在当朝执政者眼里,甚至在部分亲人中,他是怎样的一个千刀刮万刀砍用盐渍让他慢慢死去也解不了恨的异类存在啊!
晚年的鲁迅是淡泊的。他眷念着绍兴但是没有回到绍兴,现实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能激起他对故乡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他坚持做自己,不再留意这个世界对他的“打打杀杀”,他带着绍兴人对他的千万个不理解,安静地过滤掉世俗的渣滓,清醒地活在异乡,在自己纯净的世界里看云卷云舒,直至离开这个世界。
在鲁镇,我们应该透过鲁迅捏在手中的袅袅香烟去感受他对周围一切的深思熟虑,也应该透过他满头浓密的黑发去感受他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假如所有人都懂的话,这应该是鲁迅对外姿态与对内自律的真实写照吧!
不要对我张牙舞爪
不要对我扭曲咆哮
不吭声并不代表我已穷困潦倒
看我的笔
字里行间都是对你蔑视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