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 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 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
    • 方便性
    • 有效性
    • 可扩充性
    • 开放性
  • 操作系统的作用:
    •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以及文件(数据和程序)。
  •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 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 人工操作方式
    •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 单道批处理系统
    • 多道批处理系统
    • 分时系统
    • 实时系统
  • 人工操作系统优缺点:
    • (1)用户独占全机
    • (2)CPU等待人工操作
  •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主要优点:
    • (1)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 (2)提高了I/O速度
  •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 (1)资源利用率高
    • (2)系统吞吐量大
    • (3)平均周转时间长
    • (4)无交互能力
  •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 (1)处理机争用问题
    • (2)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 (3)I/O设备分配问题
    • (4)文件的组着和管理问题
    • (5)作业管理问题
    • (6)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 分时系统的特征:
    • (1)多路性
    • (2)独立性
    • (3)及时性
    • (4)交互性
  • 实时任务的类型: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
  • 截止时间: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
  •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
    • (1)多路性
    • (2)独立性
    • (3)及时性
    • (4)交互性
    • (5)可靠性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 操作系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
  • 并行与并发: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时间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 资源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程序共同使用。
  • 资源共享方式:互斥共享方式与同时访问方式。
  • 互斥共享:仅当A进程访问完并释放系统资源后,才允许另一进程对该资源访问的共享方式。
  • 临界资源(独占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 实现虚拟:时分复用技术与空分复用技术。
  • 异步:不可预知。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 操作系统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等。
  • 进程同步中常用的协调方式有两种:进程互斥方式与进程同步方式。
  • 调度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两步。
  • 存储器管理应具有的功能:内存分配与回收、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展等。
  • 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分类:用户接口与程序接口。

1.5 OS结构设计

  • 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
    • 足够小的内核
    •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
    • 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
    •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 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优点
    • 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 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 可移植性强
    • 提高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 融入了面向对象技术

说明:参考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汤小丹等编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