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的轨迹,由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塑造。面对选择,有人果敢,有人犹豫,有人无畏,有人恐惧。
然而,谁也逃不了选择。选择渗透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中午要不要来一次消食的散步,晚饭后是看积攒已久的热门电视剧还是恶补眼馋多时的小说。男人面对这些选择更干脆一些,而女人经常被困在选择的胡同里,左右为难。
小的选择有时足以令我们烦恼,当人生大选择到来时,又该何去何从?
02
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后那个“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与他那两位一冷一热的爱徒一起火了一把。人们知道,他曾将乒乓球运动员能得的冠军全得了一遍,有着神乎其神的发球绝技,却很少有人注意,他当上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总教练的年纪比如今的马龙和张继科还小一岁。
2002年,刘国梁正值26岁,他完全有能力参加04年的雅典奥运会。然而,他心中却有一个梦想,想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再一次拿到奥运金牌,再一次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时,距离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六年,六年的岁月对一个运动员而言是漫长的。他不能保证自己到了32岁,还能叱诧乒坛,唯一能助他实现这个梦想的方法,就是当上男队总教练,培养出优秀的徒弟替他实现愿望。
而每一届奥运会的教练须提前四年选出,如果参加完雅典奥运会再退役,根本来不及,所以刘国梁毅然决然地提前退役。03年他如愿当上国家乒乓球男队总教练,在08年奥运会上,乒乓球男队斩获个人、团体两块金牌,风光无限。
对于二十六岁的刘国梁,退役有一定风险,而坚持打下去,没准还能多得几枚金牌。然而从长远看,若没有当时的舍,就没有日后的得,若不是当机立断为梦想退役,也没有2013年之后一直担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的殊荣,也不能培养出如此多优秀的人才,将国球的荣耀传承。
可见,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不能单看眼前的利益,要将眼光放得长远,然后当机立断。一旦决定好了,便不再怀疑。
03
有一个女孩叫呆呆,曾是一名标准的学霸,为了读当时最热门金融专业,勇敢拒绝保送清华的资格,靠自己的实力考上复旦。毕业后进入知名会计事务所,兢兢业业度过三年忙碌又中规中矩的人生,自己买房买车,实现最基本的物质积累。
这时的她,好像什么都有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它离他人口中所谓的成功很近,却离想要的自己很远。
她决定改变。任性如她,在27岁时重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辞职,只身来到意大利,寻找人生的真谛。在此期间,她茫然过,徘徊过,纠结过,痛苦过,那些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却是日后推动她前行的助力。
经过三年的辗转,她终于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以三十岁的“高龄”前往英国学习设计。如今,她的身份是一名鞋匠,开创了自己的手工皮鞋品牌。她努力将自己内心的艺术世界展现给世人,努力活出一份自定义的人生。
如果她继续留在金融行业,或许她会成为人人口中的“人赢”,却逃不出内心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如果她大胆的尝试输了,至少她也曾努力过,不会再留遗憾。
任何时候,想要改变都为时不晚,只要有一颗不畏从头再来的决心。每个人的经历,只能定义我们的过去,而未来还等待重新谱写。
当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向左的风景,看似万里无云,却寡淡无味;向右的风景,暗藏血雨腥风,却处处是惊喜。你左右犹豫,摇摆不定,生怕自己踏错一步,不是万劫不复,就是郁郁终生。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会告诉你,一些从心,方能矢志不渝。
选择需要学问,需要魄力,也需要坚决。宁愿坚决的错,也不要犹豫的对。这是一种果敢的处事态度,是一种自信人生的体现。
面对选择,可以思索,却不要纠结。
因为,成大事者,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