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和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是句成语,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为孟郊年轻时屡次科举不中,后来就索性隐居在河南开封的嵩山,母亲一再鼓励他再试,终在46岁那年考取进士,这首诗就是孟郊为自己进士及第后,抒发喜悦心情而做。
孟郊马蹄疾的走马,喜悦里有得意,重点并不在“观”而在“急”,急着分享好消息,急着释放内心的快乐,所以才有了后世的“走马观花”。想他心思若在景上,在花上,即便是走马,亦会是缓缓行的。
现代人,生活里都有些浮躁,旅行的目的正是给不能安住的心放个假,若再“走马观花”,就加剧了这“浮”这“躁”,实在是有些不可取。
旅行中,除了眼里所见耳里所闻,总会有些感悟,虽说不能像徐霞客、郦道元一样写出《徐霞客游记》和《水经注》,但是至少在心里会留下一些东西,若是走马观花,岂不白白辜负了好景致,白白浪费了好时光,对美景和人文也算是一种轻慢。
身边常常有自诩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人,一日浏览数个景点,他们语出旅游不过就是“走马观花”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心不在当下,纵使有万般好的风景和几千年的人文,也不过是急急的去贴个标签而已。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撒尿,发个朋友圈,回到家里啥也不知道”,这句顺口溜总结出一种普遍的旅游状态,而旅行和旅游是大大不同的。
旅游多是被动,看似可以做选择,可那选择无一例外是周旋在旅游公司、旅游线路和价钱上,至于去哪里,怎样出行,都是固定的选项。整个行程被规划得密不透风,甚至在景点的停留时间,亦是被事先确定不能更改的,所以走马观花就成了必然。
旅行就有些不同,去哪里自己决定,出行方式也可以随性,住在哪里,食在何处,停留多久,细细赏玩还是不合心宜拔脚就走,都是听自己的。旅行前会做足功课,这也是甄别各种信息和重新学习地理、历史知识的过程,旅行中还会对以往自己以为很了解的事情加以考证和补充,陡然生出许多自己从未知道的更是常有。加之旅行中的心情愈发平静,与人更亲近,与事更客观,久了,性子都会改变。
每到一处,尝尝当地人喜欢的食物,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妙处;和当地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方言,偶尔试着学两句,心情总是欢愉的;去当地人的菜场夜市,问问菜价,有时也问问没见过的蔬菜如何烹饪,买些没见过的水果尝尝,市井中最能感受到“这里”与你曾经去过的“那里”,哪里才是最大的不同。
旅行中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平静和缓,不急不躁,然后再把这种状态带回到工作和生活里,接下来的整个人都会是平和的。
旅行中,要带本自己喜欢的书,纸质的,拿在手里慢慢翻,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带着旅行的心情去读,那些文字也变得比过去更美好了。
旅行中,还常常会平静的回味一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里的生活,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接下来的日子都会跟着清爽。
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你近处的风景也是远方人们的期待。
我希望用双脚去慢慢丈量每一个自己能到达的角落,用双眼去细细观赏每一处自己能看到的风景。
在路上,慢慢走,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