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荆棘鸟》
作者:[澳大利亚] 考琳·麦卡洛
译者:曾胡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页数:513 页
阅读时间:约 12 小时
好久没有读这么长的小说了,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月才读完。很多经典的书籍总是盘旋在脑子里,一直没有去读,总想着要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可是经典的诱惑太大了,某一天突然很想翻一翻这闻名遐迩的著作到底写得是什么,于是,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直到彻底读完。
读完后,心情也是大受影响,好几天才从故事的悲剧的结局里走出来。
此书素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读的过程中,有无数个瞬间,也感觉有一些《飘》的影子,但是,读完后,感觉还是有一些差距的,《飘》是属于全世界的,此书,则只能属于澳大利亚。
书中最吸引人的除了拉尔夫和梅吉的爱情纠葛外,就是作者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的描写了。
对主人公爱情心理的描写简直是无微不至,入木三分,对景物的描写,处处是比喻,可谓信手拈来,令人应接不暇。
曾胡精良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原著的精彩。
全书给我触动较深的,或者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拉尔夫与梅吉在度假小岛上的重逢和偷欢。
故事前半部分把拉尔夫铺垫地太好了,几乎是完美无缺的,除了他为了获得玛丽·卡森的财产而利用自己的美色在她面前卑躬屈膝,并最终顺利拿到了遗嘱,借助玛丽的财产成为主教这件事,让我对他有点鄙视。
我以为拉尔夫真得是清心寡欲超级自律的圣人,为了教会,可以牺牲一切,在他断然拒绝梅吉的爱情后,我觉得他更伟大了,以为要像蔡锷与小凤仙诀别时蔡将军所言【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那样,上演一出【七尺之躯,既许主,何许汝】的凄美爱情故事。
没想到,在梅吉度假的麦特劳克岛上,主教先生终究还是没能抵抗住孤男寡女(梅吉已是有夫之妇了)共处一室的干柴烈火一点就燃的情欲的撩扰。主教用一夜的疯狂向上帝证明了【他是教士之前,首先是一个男人】。
噢,我的上帝啊!!!
我相信有坐怀不乱的真正清心寡欲的圣人,我相信,【不负如来不负卿】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凄美和悲壮感,确实有人可以做到,但真的太少了。
我难以接受的是,有些人挂羊头卖狗肉。为了权力就是为了权力,不要用看似高尚的对于爱情的摒弃来伪装自己的私欲,人可以高尚,但人要首先承认自己的庸俗(中性词)。
其实,人从生下来就注定是矛盾的——我们出生是为了生,但这生的终点却是死。
我们得承认这个世界是矛盾的世界,但是这种承认,不代表我们要用黑白分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哪有什么绝对的界限?世界是矛盾的,却也可以是统一的。人生的意义,也是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在矛盾中找到内心的统一。
拉尔夫没有统一,他放弃了爱情,选择了财富和权力,所以,他是痛苦的。梅吉没有统一,她放弃了拉尔夫,选择了卢克,所以,她也是痛苦的。但这也许是为了文学的冲突的需要,现实世界中,其实是可以统一的。
我向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般的真实,洒脱,不拧巴。我也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般的闲适,恬淡,不做作。
很多事情,其实没必要对立,而且,很多时候,也只是看似对立,实在是统一的。
或许,从另外一种角度,人都有自虐倾向。拉尔夫和梅吉的爱情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虐恋。这也与文末荆棘鸟在痛苦却不能停下的吟唱中死去相照应。
爱情是一道千古谜题,没人能说得清。无论其美好与否,都能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载体。
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