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并未分兵去救东南,诸葛亮乃召集众将说:“司马懿避战不出,是吃定我国小粮少,又转运困难。他既然要拼粮草,那我们就奉陪到底。我观五丈原土地肥沃,又是两河交汇之所,方便取水灌溉。我们就在这住下生活,以待其变。”
于是汉军设营几十座,分布在五丈原各处,以千人为生产单位屯田。令将士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毫不侵犯,魏民皆安居乐业。
司马师入告司马懿:“诸葛亮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父亲何不与诸葛亮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懿曰:“吾奉旨坚守,不可轻动。”
“父亲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彼分兵屯田,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司马懿出帐,立于高处查看,见河西汉军皆卸甲耕田,牛拉人推,竟把敌国战场,当成自家农田。
魏将皆怒,纷纷请战。司马懿也陷入两难:蜀兵屯田,将无法用耗粮将其拖退;可蜀兵精锐,决战又没有胜算。
但司马懿仍传令诸将坚守,不得轻动。
两军就这样每日无事。诸葛亮乘小车入斜谷,踏看地理。来到一谷口,其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余人;两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一人一骑。
诸葛亮两眼放光,问向导官:“此处是何地名?”
答:“此名上方谷,又号葫芦谷。”
诸葛亮回到帐中,密令马岱引兵入上方谷设营,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
置备停当,诸葛亮附耳说:“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汝本部军士,不许放出;外人不许放入。吾还不时自来点视。捉司马懿之计,只在此举。切不可走漏消息。”
又令军士昼举七星旗于谷口,夜设七盏灯于山上,以为暗号。马岱受计引兵而去。
诸葛亮又唤文长:“汝可在斜谷口设营,若司马懿来夺。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懿必追赶,汝却望七星旗处而入;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吾自有擒之之计。”文长受计,引兵而去。
又唤高翔说:“汝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魏军附近往来行走。如魏兵抢去,便是汝之功。魏军盘问时,可吩咐士兵如此如此回答。”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
诸葛亮这样调动汉军,对外只推说屯田;又分付其余诸将:“如别兵来战,则坚守营寨;若司马懿自来,只诈败诱其深入,然后断其归路。”
分拨毕,诸葛亮引一军进上方谷隐蔽设营去了。
再说司马懿终日忧闷,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司马懿惊奇,道:“木牛流马是何物?”然后唤张虎、乐綝二人说:“汝二人引五千军,前往劫杀蜀兵运粮队。听闻蜀兵有木牛流马,不可损毁,定要抢回几个完好的,拿来我看。”
二人领命而出,行不多远,便见汉军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汉军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又军士二十多人也被俘虏,解送司马懿营中。
司马懿引魏将出帐观瞧,果然进退自如,小巧灵活,乃大喜道:“汝会用此法,难道我不会用?”
便令巧匠百余人,当面拆开,令依其尺寸长短厚薄之法,一样制造木牛流马。不消半月,造成二千余只,与诸葛亮所造者一般法则,亦能奔走。遂令镇远将军岑威,引四千军驱驾木牛流马,去长安搬运粮草,往来不绝。魏营众将,无不欢喜。
司马懿又将解到汉兵,诘审虚实。汉兵说:“丞相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我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
“孔明今在何处?”
汉兵说:“丞相不在五丈原,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
懿备细询问,即将汉兵尽皆放回。张虎说:“何不杀之?”
懿说:“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
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
魏将见汉兵尽屯军粮于上方谷,皆对司马懿说:“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懿说:“只恐又是孔明之计。”
魏将说:“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我等愿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
司马懿沉吟半晌,乃唤郭淮、孙礼等北岸诸将皆到帐前听令:“孔明今不在五丈原,而在上方谷安营。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五丈原各营。吾自引兵去攻上方谷。”
郭淮等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去了。司马师说:“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
懿说:“蜀人见我猛攻五丈原,必全力防守;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此官渡烧乌巢之法:必可大胜。”
司马师拜服。懿即发兵起行。
再说高翔回见诸葛亮,说魏兵抢夺木牛流马数十匹去了。众将说:“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制造。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道:“我造木牛流马,盖因蜀道险阻,转运困难。司马懿在平原运粮,若舍弃漕运和车马,而用人力之木牛流马,岂不正合我意?”诸将大悟。
忽然哨兵来报:“北岸魏兵想要渡河,满河面全是敌船,多极了。阳遂城和马冢山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向王平将军东营压来。”
诸葛亮乃传令众将:“汝等要坚守营寨,寸土不让。唯司马懿自来,方可诈败放行。”
众将遵令而去。
再说郭淮、孙礼驱十五万魏兵,妄图乘船南渡渭河,子远、吴班在南岸严阵以待,半渡而击。郭淮、孙礼始终无法抢滩登岸。
夏侯霸、周当、张虎、乐綝驱十五万魏兵,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攻子均东营,子均不动如山。姜维、廖化、马忠留守五丈原各寨,以作往来接应。
司马懿趁郭淮、夏侯霸等人猛攻汉营,与二子、秦朗以五千虎豹骑为前队,以两万中护军为后队,强渡武功河,偷偷望斜谷口摸来。
只见谷口立有一寨,上打魏延旗号。司马懿令虎豹骑当先冲寨,文长略作抵抗,即弃营往斜谷中走。
懿引虎豹骑紧追不舍。文长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仗着虎豹骑人马皆披鳞甲,不惧任何箭弩埋伏,于是放心追之。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引虎豹骑行至上方谷口,把秦朗中护军甩出很远。文长退入谷中消失不见。懿不敢轻入,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
懿大喜:“此必是积粮之所也。”
遂大驱铁骑,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且文长不再谷内。司马起疑,对二子说:“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话音刚落,只听四下梆子响,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干柴火把来,烧断谷口。战马惧火,皆受惊乱窜,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漫天而下,地雷一齐爆炸,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
诸葛亮稳坐四轮车上,轻摇羽扇,俯视谷中。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对二子大哭道:“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嚎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霹雳一声响,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受惊战马也渐渐稳定下来。
司马懿仰天大叫:“苍天有眼呐!”
司马昭、司马师也都泣叫:“谢苍天保佑!”
司马懿传令:“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诸葛亮从车上骤起,眼睁睁望着司马懿父子逃之夭夭。
司马懿死命冲杀,这时秦朗亦赶来接应。文长、马岱军少,不能挡。司马懿父子与秦朗合兵一处,往山下冲去。
姜维想阻断其归路,但立足未稳,虎豹骑便至。一顿践踏突击,姜维大败而散。
司马懿众人逃回马冢山大寨去了。郭淮、夏侯霸诸路军也都各自回营。
汉军将士以枪扎地,诸葛亮久久立于瓢泼大雨之中,浑身淋透,一言不发。羽扇落地,沾满污泥。
马岱上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尽人事听天命即可,丞相不必挂怀。”
后人作诗云: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诸葛亮淋雨发烧,但仍坚持伏案理事,军医用药,收效甚微。
不久发热又引起腹胀旧疾,但仍一手捂剧烈疼痛处,一手坚持伏案理事。
日渐消瘦,身体像秋叶一样枯萎下来,但仍坚持伏案理事。
不能再久拖,诸葛亮意欲速战,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
再说司马懿自逃回马冢寨后,即传令:“诸将如再言出战者,立斩不赦。”
人报:“诸葛亮遣使求见。”
懿请使者入帐,礼毕,使者呈上大盒。司马懿当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
内容如下:“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但转念一想,这乃孔明算计我之计,可惜他机关算尽,终难逃我之法眼,于是不怒反笑说:“孔明视我为妇人?”
说完,当众试穿女装,众皆愕然。不但不杀来使,反而重赏。懿说:“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日则总理军机,夜则校对书籍。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报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诸葛亮叹道:“彼深知我也。”
主簿杨颙说:“军医言:丞相之病,盖因操劳无度,又受风寒所至。某见丞相仍带病理事,自校书籍,窃以为不必。可暂将诸事托于我等处理,丞相先回汉中调养,待身体康健,再统三军不迟。”
孔明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次染病,深感时不我待。大业未成,更应竭尽全力,只争朝夕。”
众皆垂泪。
再说魏将皆知诸葛亮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竟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说:“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
懿说:“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
见魏将仍忿怒不平,懿又说:“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
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
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
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
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
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
二人会心一笑。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姜维闻知此事,报与诸葛亮。
诸葛亮笑道:“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
姜维说:“丞相何以知之?”
“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这时人报费祎到。诸葛亮请入,祎说:“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
诸葛亮说:“曹魏还是有能人呐”
不久,诸葛亮常常吐血,但仍坚持伏案理事。
而后常常昏厥,但仍坚持卧床理事。
而后意识不清,不得不放弃理事。
而后常常昏睡不醒。众将皆愁。
……
再说司马懿在寨中,军中长吏持账本入见:“我军使用木牛流马月余,沿途粮草损耗甚大,且运速反不如前。”
司马懿接过账本仔细核对,叹道:“又被孔明算计了。”
说完传令放弃木牛流马,仍用漕运运粮。
直至八月中秋,司马懿感觉不对,蜀兵毫无动静,这不像孔明的风格,于是他派细作打探。细作回报:“诸葛亮已病危。”
司马懿大惊,司马昭说:“蜀兵主帅病危,不待此时进攻,更待何时?”
司马懿说:“孔明为了赚我,可谓煞费苦心。只怕又是一计,不可轻动。”
司马师说:“若此事为真,父亲岂不坐失良机?”
司马懿沉吟片刻,然后令夏侯霸引一万兵进攻东营,以试探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