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书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在5个月前,而后,停更了。
因为,我将个人一些经历、情绪梳理完毕后,竟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文可写了。这种尴尬境地不亚于登台唱戏时忘词。毕竟当初是抱着十分的热情与自信开了简书账户的,我对自己有些失望。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也试着去模仿简书签约写手的文字及风格。内心却纠结万分,那不是我对文字的本心,不是我对文字的初衷。我想,如果我对文字没有诚意,文字回报我的定然也是虚假。
我放弃了模仿,剖析自己为什么陷入这样的境况?
原因有三点:
一是写作基础弱。以前的写作经验,仅限于对某一类文书的熟悉,对随笔、散文、小说类的文字没有涉猎,没有任何写作功底。
二是文学修养差。工作后再也没有认真读过书,以前学过的诗词、文章,基本忘掉了,能随口背上来的古诗不超过3首。
三是人生阅历单薄。经历的是是非非,沟沟坎坎,悲伤喜乐能让写作更为丰富深刻,带有个人的质感。而我,按部就班的人生是一条平直的线。
我不想放弃写作,文字是陪着我一起成长的老闺蜜,每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文字陪着我,我离不开它。
不能放弃,看到差距,就去找对策。
我采取了三个方法。
一、参加“100天写作小组”,先把写作基础扎牢。
恰在此时,“100天写作小组”招募成员。对我来说,这次写作小组的成员招募,不亚于一场及时雨。
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
按小组要求,每天要完成1000字的文章。在写作的前两天,我还坚持在简书上更新。到了第三天,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可供我在简书上更新了,于是放弃,全心投入到100天的写作当中。
每天,我在写作小组的论坛上书写自己,写生活中的小细节,写遇到的事情,写有趣的人,写自己的感悟与不解……
在写到第13篇的时候,再次发现自己无文可写,呆呆坐在电脑旁发愣,干坐着,等风来。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毕竟,不是每天都有该写的点。写到60多篇的时候,竟然有种掏空自己的感觉,以至于不得不两天写一篇。 即使这样,我还是坚持写,不管写的好与坏,毕竟,我参加写作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好基础。
在小组里写文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都是在练习写作,没有人在乎你写的好不好,关键在于你今天写了吗?大家都是练习生,每天写好之后,组员们会互相阅读,在群里交流写作感想,文章读后感,鼓励彼此坚持写下去。
通过交流与阅读,组员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的多样性,扩宽了我的写作思路;组员对人生朴素真实的感悟,也让我收获颇多;阅读文笔好的组员写的文章,能更真切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反复的写作练习中,我开始注重以前从来没有在意过的句式,架构,语气,语速等这些因素。
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渐渐地,在14人的写作小组中,我的文章点击率、评论数持续走高。
在100天写作小组快结束的时候,我为了赶上进度(规定时间内完成100篇成员才有资格参加最后的结束聚会),夜以继日的补写,竟然灵感迸发,看见一根头发丝竟能想起一个素材。看来人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时候,灵感会像云朵一样在你的头顶聚集。
我在规定的100天时间内,完成了100篇文章。
100天的写作是不是牢固了写作基础我不敢肯定。但我能肯定的是,100天的连续写作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唤醒了我对写作素材的敏感度,提高了对文章的分析能力,除了“文字”本身之外,开始注重文章的另一种内在。
二、大量阅读名品名作,提升文学修养。
翻看简书上的文章,引经据典,历史人文,大家名作的借鉴无处不在。
只有看过、学过、记住了,才能熟练运用这些,文学的传承性不容忽视。
我开始注重国学的学习,有目的地背诵古诗词,重新阅读《西厢记》《红楼梦》《菜根谭》《三言两拍》等经典读本,丰富国学知识。在阅读的同时,做了详细的抄录笔记,经典的语句做到牢记于心。我希望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能毫不费力地引用经典语句,更好地烘托文章的主题。
未见过河川,就不会知道江山美。看过名品名作才能分辨出文章的优劣,阅读是写作最好的准备。
我开始看贾平凹、莫言、周国平、路遥等名人大家的文章。不得不说他们的作品在情感、哲学、人物、人性的刻画描写塑造上更具深度与质感,更能让我过目难忘。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只是,现在写作大潮汹涌而来,从事写作的人不计其数,在文字的海洋里,我有些不知所措,分不清哪些是有思想有质量的新锐文字,哪些是滥竽充数的口水作品。
我还经常到各个文学网站去看热门小说。不能否认当中有很多精品,但大多是有情节有内容没有文笔的文章,而且在查找小说的过程中要耗费我很多的时间。
我想,能被出版社核准出版的纸质书籍,在各方面应该还是有些保障的。
我在当当上购买了李筱懿、艾小羊、大冰、李尚龙、林特特等人在各类畅销榜上排名靠前的纸质书籍,这样就不用再耗费精力在网上一本一本的寻觅好书,还能保证自己的阅读质量。
5个月来,我先后购买了20多本书,好词好句抄写了两本,好文章抄写了一本,背诵古诗词、现代诗10余首。
三、观看演讲、访谈、纪录片,扩宽视野。
常觉得自己无波无澜的人生经历,太过单薄,不足以丰富文章的内涵。
我有计划地观看人物访谈、演讲、纪录片,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物的多样性,看世事的巧合离奇,扩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看后对人物的性格、经历,事情的发展、转折,做一些小小的分析,以及当时自己的感想记录在笔记上,储存在记忆里,以备不时之需。
5个多月以来,我读过的书比以前二年读的还多;记笔记写的字超过若干年的总和;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视角,我对事情有了更新颖的看法,期间,因为帮朋友写了一篇文案,意外获得了一份与文字相关的兼职,这是我在追逐文字过程中附赠的收获。
我也认识到像我这样不年轻、没天赋还在爬行阶段的学习者,能写出一条路的机会很渺茫,可我已经不在乎了那个结果究竟是什么了,“在路上”的历程更能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作家六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人这一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任何一个阶段你愿意学习,你去努力,就可以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成果,前提条件是——你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