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反对心灵鸡汤。
曾经有一段时间疯狂地搜索过这个词,想了解人们对于所谓心灵鸡汤是什么?为什么反对?
然而事实上搜索到最后,我还是搞不清楚“心灵鸡汤”到底是什么。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网上查找到的定义是这样的:
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
这么看的话,心灵鸡汤似乎也没有反对的必要。那么为什么人们现在开始反对心灵鸡汤了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以及我对这些理由的看法:
1.故事不真实
一些人认为心灵鸡汤的故事很多是虚构的,或者逻辑上存在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不是很重要,很多虚构的东西不意味着不能带来启发。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虚构。
关键在于:如果是涉及名人的,又不事先说明是虚构的,那就是不妥当的;一些文章装成科普文,写的却完全是虚假的东西,会造成误导,这是很糟糕的。
简言之,虚构不是问题,但内容涉及文化知识还伪装成“真实的”,才是问题。
2.没有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v0.8 beta)
没有可操作性,看完后没用。
这点我认为并不值得批评。
我们且先看下一条理由。
3.心灵鸡汤所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合所有人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不同。有些人已经身价千万,工作压力也不大的情况,“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完全没问题。然而另一些人对自己认识不清,辞掉工作去旅游,结果身无分文。
你看这个理由和第二个理由是不是矛盾的?竟然每个人情况不同,不适合所有人,那又怎么可能为所有人都找出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我们知道,这也是别人最多能做的事情了。除了身边活生生的,并且对你非常了解的人,几乎没有人能为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提出了,未必就是个好方法。绝大多数问题都是要自己解决的。
当然,以下还有第二个理由的升级版。
4.没有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v1.0)
很多心灵鸡汤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没有鼓励读者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是叫读者调整心态什么的。
这确实算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一条要具体分析,有时候调整心态也许有助于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是叫人逃避现实,那恐怕多数情况下是不行的。
还有一些鸡汤是让读者降低目标,降低要求。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见仁见智,最主要的也还是要分析具体情况。目标是否过高,是否应该降低,也是当事人自己该考虑的,我们顶多帮助其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决定权应该在当事人手里。
5.三观不正
比较出名的被认为三观不正的鸡汤就是“中华田园女权”类的鸡汤文。
这种鸡汤确实是有问题的,有害身心健康,应该从地球上消失,我也不做过多讨论。
6.一些鸡汤造成了恶劣影响
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人就因为这句话,真的说走就走。最后弄得身无分文,境况凄惨。
会造成这种结果,我看更大的原因是容易被富有煽动性的语言感染。如何理性作出决策而不因为这些话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平时锻炼了。我们后面会讨论这个问题。
从以上那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灵鸡汤在网络上定义实际上是模糊的。如果你看一下知乎、豆瓣、简书等平台的一些关于心灵鸡汤的探讨,你会发现“心灵鸡汤是什么”这个问题根本没法回答。在不同的文章里,人们所写的似乎不是一个东西。正能量的文章,甚至一些古人先贤说过的话,有时被看做鸡汤,有时又不是。
那么以下是我的观点:
我认为心灵鸡汤的定义不重要,也就是一个东西是否是心灵鸡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是否给你带来了好的作用,你是否因为文章而学到的任何东西。
如果一篇文章能够让你感到温暖、快乐、有所启发,这就够了。至于文章到底是不是鸡汤这个问题意义不大。(何况心灵鸡汤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当然,有毒的、虚构的鸡汤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严重的,我们要避免受其影响。当然,这篇文章是不是鸡汤,也并不重要。即便不是鸡汤,也应避免其恶劣影响。
因此,比起一个文章是不是心灵鸡汤,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自身辨别文章好坏的能力。
一个垃圾文章,即使不被看做所谓的心灵鸡汤,也不值一看;一篇好的文章,能温暖人心给人鼓舞又不至于让人盲目乐观的文章,即使众人说她是心灵鸡汤,我们也不应该受此影响,好文章该看就看。
“心灵鸡汤”说到底是一种标签。不管是一篇文章、一句话,我们都应该不被其标签所影响。这篇文章或者这句话属于心灵鸡汤,那就是垃圾,这不对;这篇文章是名家写出来的,这句话是名人说的,那就是精品,这也不对。不管一篇文章是谁写的,属于哪一类,这些标签我们都该抛弃,其内容和传达出来的思想,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要获得这种不被标签左右,而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文章的能力,又是一个很巨大的话题,老实说我自己都不敢说做到了这一点。以后可能我会另写文章讨论。
回到前面所说的“理性决策”问题。不加思考,直接依照鸡汤来做事更是不可取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天做好几件事,你就成功”。说走就走?请想清楚在践行,如果你很富有,说走就走没问题;但如果你的工作很重要,而且经济实力又不够,“说走就走”就仅仅只是表面潇洒而已,我劝你三思。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不是鸡汤,任何所谓“方法”,请在保证其科学、可操作、并且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实践,请不要随意运用。
我觉得以下这些方法可能能帮助我们不被煽动,而能够依照自己的情况理性决策:
1.掌握科学方法。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科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证据说话”。我认为掌握这种思想后,可以尽量避免在作出决策的时候有更细致全面的考虑,不至于太过盲目。
2.多看书。而且必须是好书,但我还是不敢打包票说多看书就能保证决策更理性。看书的方法、态度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3.多和别人交谈。这会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且和别人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也要看对方是谁了)。
貌似这种“以下几个方法能怎样怎样”的文章也很容易被看成鸡汤,不是吗?
附:我对毒鸡汤的看法
另有一个词叫毒鸡汤,有意思的是,这个词实际上至少也有两种定义:
·有害的鸡汤
·用于反对(也可能是调侃)心灵鸡汤的“鸡汤”,又叫“反鸡汤”。
如果是第一个定义,自不必提,当然要反对。但这意味着还有“有益的鸡汤”,这么说来心灵鸡汤有一些也不该反对了?反正我是那句话,标签不重要。
至于第二个定义,我们来看些例子: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就交给颜值了!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是为了告诉你,你真好骗。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话至少还能鼓励人,可变成上面那样难道就更有意义了?好吧,有些“反鸡汤”作为调侃还是有点意思的,如果调侃调侃我不反对。但如果纯粹为了“反对心灵鸡汤”而写出这样的东西,我认为仍然是没意义的。
无论如何,这种毒鸡汤还是少出现为妙,就算是调侃,万一读者当真了,接受这种价值观,恐怕并不是好事。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非常理性的接受信息。
还是那句话,标签不重要,内容是关键,垃圾就是垃圾,好货就是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