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6日,继续读张德芬《活出全新的自己》。
今天看书是书中的第二部分:疗愈。书中讲到受害者情绪模式下,潜意识对人的牵制以及当事人易产生的行为——报复。
前一章节讲到人生中的很多负面情绪如愤怒、批判、抑郁、梦魇,甚至疾病和意外,都是因为深藏在我们潜意识里的阴影没有被疗愈,这样的话,我们只能偏颇地活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受害者模式下的情绪就是一切原因归结于外在的人、事、物,个人承担责任层次较低。就是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一类人,什么都怪别人,所以也常见其负能量爆棚。
所以,要走出或挣脱受害者模式的牢笼,单纯地挣脱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尝试只会把你带到迫害者或者拯救者的位置。那么,只有臣服于受害者的痛苦,直面痛苦,并且化解整合了这个痛苦,才能从牢笼挣脱。
这使我想到了前些天自己写的谦卑与宽恕。毕竟,30岁前的命运是老天给你的,30以后的命运则是自己创造的。不论如何,我们要做的是波澜不惊地掌舵,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非常好的行为准则。换句话说,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德芬的最经典的语录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一味地批判别人,其实也是在放大自己深层意识里的阴影。所以有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其实是认知全面而有高度,而且整合了自身阴影的内心有力量的人。
一味地律己,其实是在完善自我。因为自律是有一种责任感在里面的,真正自律的人,才来都是对自己很负责的。因为如此,才对自己有高要求。
所以,以责人之心责己,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放下傲慢与偏见;以恕己之心恕人,宽容大度地原谅别人,也是放过自己,不让自己被外在的人、事、物所捆绑。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质?答曰:修行。读书其实就是一种修行,修得清净心看世界,修得欢喜心过生活,修得平常心生情味,修得柔软心除挂碍。
内心富庶的人,人生自会丰盈润泽。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