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姥姥家这边走亲戚,亲身体验了一把山东的酒桌文化。
到了目的地,各位亲朋短暂的寒暄了一下,就直奔饭店。总共分为了三桌,我们小辈的单独一桌,男士一桌还有女士一桌。按理说,没有我们小辈什么事,我们只顾着吃好喝好就可以。只见男士那桌已经开始了一圈一圈的敬酒,男士敬完了,女士开始敬。
我就是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呢?为什么一定要喝酒才能表示心意呢?我不喜欢喝酒,被几个姐姐拉去敬酒也都喝得白开水,即便这样也还是要做戏做全套,我真心觉得大可不必。
看着大家敬得差不多了,大人们又开始培养起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让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也都要上台敬酒。我突然想到我的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有一种当猴被人耍转变为看别人耍猴的感觉。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说个祝福话是没有问题,敬酒大可不必,这种陋习不知为什么能够延续至今。
老公本来不喝酒,仍被亲戚们要求敬酒,这种群体强迫性的行为特别像一种服从性测试,就像出去谈一比买卖,只有喝了才能谈的成,所有的祝福只有喝了才能被对方收到。没有办法,老公只能一口闷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强烈拒绝的,却又无可奈何。
就像封建制度要废除,我觉得酒桌文化也可以瓦解了。山东经济落后于南方是有原因的,在深圳谈生意双方意愿相投,自然就能签合同。再看山东,不知道酒过几巡才能够结束,没等合同签上,人早就喝得找不到东南西北。
希望以后过年能够少一些这种毫无意义的仪式感,希望山东的酒桌文化能够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