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星上有1百万吨黄金,我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价值,因为这跟我们没有关系。一个亿万富翁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价值,因为他的亿万家产跟我们无关。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有价值,往往根据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跟我们有关系。如果一个亿万富翁发明了苹果手机,我们买来打电话、拍照、安排各种计划,那么这个手机跟我们有关系,对我们来说有价值,当然,这个亿万富翁也就间接跟我们有关系,也变得对我们有价值了。所以你会发现,一个事物是不是有价值,并不是由这件事物自己说了算,而是由用户说了算,一个人是不是有价值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他再吹嘘自己如何厉害也无济于事。一个亿万富翁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认可的。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对别人的用处上。比尔·盖茨发明了windows系统,全世界很多人都在使用,所以比尔·盖茨是有价值的。如果他发明的windows系统只供他自己使用,那我们不会认为他有价值,因为这跟我们无关。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全世界都在使用,所以他对全世界是有价值的。
一个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不是对别人有用上,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只对自己有用,对其他人没有任何用处,那么他也就没什么价值。他对别人的用处越大,他的价值也就越大。所以,当我们在说一个人有价值的时候,并不是说他的身体多好,不是他的知识多渊博,也不是他长得多漂亮,而是他对别人有多少用处。他是不是让别人感觉很棒,或者他是不是帮助别人解决了别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或者他是不是让别人变得更开心、更健康、更热爱生活等等。这就是凯西·赛拉在她的《用户思维+》中给我们分享的理念。她说,一个产品之所以畅销,是因为这个产品真正帮助了使用产品的人,让使用产品的人变得卓越,变得精彩,变成了专家。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个“产品”。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产品”是不是“畅销”,也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让别人变得更好、更精彩、更快乐。打造一个好产品和打造一个“好人”,其实是同样的理念。
子女都是父母的“产品”。子女作为“产品”好不好,取决于父母如何认为。子女是不是让父母感到开心?让父母感到骄傲?是否会经常与父母联系沟通?是否会经常想着父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子女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就是父母的体验。反过来父母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产品”。父母这个“产品”是不是“畅销”,取决于子女的使用体验。父母能不能理解子女?能不能帮助子女解决他们的问题?能不能从经济上、教育上很好地帮助孩子?能不能从感情上与子女沟通畅通?这些就构成了父母作为子女的“产品”的用户体验。
当一个人去公司面试,他就是在把自己当成“产品”销售自己。而用人单位对他的“体验”如果很好,就会录用他。凯西·赛拉认为,一个产品的口碑非常重要,这个口碑不能是伪造的口碑,不能是通过赠送礼物而买来的口碑。如果去面试的人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博客,坚持写了5年,那这个公众号就是很好的一个自然口碑,用人单位通过看你写了5年的东西来评估你,就更容易了解你。如果你拥有公司需要的所有能力,而且还别其他人更强,那么你就是一个“畅销”产品。如果你拥有的能力,任何别人都拥有,那么你只能把自己交给运气了。
妻子如果作为一个“产品”,用户是丈夫,反过来丈夫也是妻子的用户。老师是学生的“产品”,学生也是老师的“产品”。作为一个产品好不好不取决于产品本身,而取决于用户。一个丈夫说自己如何如何好,这并不管用,一定是他妻子说他好才是真的好,因为妻子是“使用”丈夫的用户,她的感受决定了丈夫这个“产品”的优劣。同样,一个老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一个学生好不好,老师最清楚。
所以,作为一个个人,你是不是好用,并不取决于你,而是取决于用户,也就是别人。一个人是不是有价值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别人的评估,别人的看法。如果想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可以想一想,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丈夫,别人认为你是好“产品”么?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别人认为你是好“产品”么?还是仅仅是你自己觉得自己不错而已?或者,你可能觉得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你认为这是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款“产品”,你会把责任推给用户吗?
如果想要做一个受欢迎的有价值的人,最重要的是对别人有用,而不是自己觉得自己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