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筱秋
不知不觉翻到了基础心理学的最后一节,也是基础心理学包含的四方面内容的第四部分能力和人格。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属于心理特征部分。
能力
能力的定义: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能力是:①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②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说的智力)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我们需要明晰如下几点:①是人的认知能力;②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③包括观察力(感觉知觉)、记忆力(记忆)、想象力(表象和想象)和思维力(思维)等;④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①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是前提而非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来的)
②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擅长什么,什么就学的快、好、牢)
③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学的好强化了坚持学的深入、更好)
④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相互促进)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基本的心理条件)和特殊能力(专业或特殊领域)
2.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个人禀赋、遗传)和晶体能力(后天的学习、环境)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智力)、操作能力(肢体完成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社交能力)。
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创造程度可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复制)、再造能力(组装)和创造能力(创新)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上。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商高于140的儿童叫超常儿童;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叫弱智儿童。
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上的差异。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早慧、晚成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的因素(素质和天赋):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①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②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包括①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条件(营养);②儿童的家庭(早期的环境格外重要);③儿童所在的学校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3、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
高尔顿利用“同卵双生”来研究遗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4、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正确的说法: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而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②遗传潜势好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遗传潜势差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个体之间心里面貌的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表现在从事的实践活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心理品质方面,就是人格的差异。
人格的特性:①独特性和整体性;②稳定性和功能性;③自然性和社会性。
(一)独特性:
①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遗传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②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人格。
个性中包含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二)整体性:
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整体性。
(三)稳定性:
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②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④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四)功能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不会灰心;怯懦的人一蹶不振。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他受的教育的影响,是人格的社会制约性;
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
三、人格的结构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和性格。
气 质: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气质类型学说
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的学说有:①体液说(希波克拉底);②体型说(克雷奇米尔);③血型说(古川竹二);④激素说(伯曼)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而“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不是无条件反射)。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美国桑代克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叫工具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又有强度、平衡度、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气质的特性
气质的特性表现在:①感受性和耐受性;②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都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③情绪的兴奋性(神经过程平衡性的表现);④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情绪的兴奋性有关)
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①感受性强耐受性弱;②感受性弱耐受性强。
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1.胆汁质:特征是强但不平衡
2.多血质: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3.黏液质:特性是强、平衡、不灵活。
4、抑郁质:特性是弱,兴奋过程更弱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①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②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③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 格
性格的定义;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
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
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①认知;②情感;③行为倾向
性格:①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②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③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④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各种特征: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②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
性格的静态结构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组成部分。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己。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①一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②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可以从意志品质的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上来考察。
3.性格的情绪特征
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表现在:①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②想象中的现实性;③思维活动的精确性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性格的各种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①指的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②寻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荣格把兴趣和关注指向于内部的人格类型叫内向型。指向外部的叫外向型。
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伯特、卡特尔、埃森科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奥尔波特把人格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等层次。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特质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四)人格五因素模型
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人格的大五(big five)测量五因素的工具NEO人格调查表。五因素包括: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认真性。
今天我们就粗略地看到这里,明天继续能力和人格,您了解自己吗?德尔菲神庙的柱子上写着“人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凡事无过度。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也是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学习了人格,自测一下自己的人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