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多年前开始,穷人家的长辈都会让孩子学一门手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至少能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然后,有家传手艺的,会一代代传下去;没有家传手艺的,会把孩子送到手艺人那里去学徒。
上千年来,一直如此。
从几十年前开始,越来越多的行业走向没落,甚至消失。像弹棉花、磨剪子、锔锅锔碗、换大米的,还有木匠、鞋匠、唱戏的、小油坊、磨面坊,等等。机器的普及,让一些底层的手艺人被迫转行。
这种变化一直在发生着,并逐步从社会底层向上蔓延,只不过我们没有特别注意而已。
在电视上,我们还能看到京剧、豫剧、昆曲,在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见到了。在纪录片里,我们还能见到一些传统的工艺,可在街上几乎找不到他们的影子。
我们会为那些精湛的技艺鼓掌叫好,但也仅此而已。
东西是好东西,让我们去买单,很难。
一门手艺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
Mp3出现,买磁带的失业了;
互联网普及,卖影碟的消失了;
手机进入千家万户,固话渐渐消失;
电商兴起,一些卖衣服的被迫转行;
电子阅读推广开来,书店一家家关门;
网络媒体盛行,报刊亭的杂志堆满灰尘
……
变化在每一个领域发生,从缓慢到剧烈。
近两年人工智能领域热闹非凡,互联网大佬开玩笑的说,“以后你们这些学英语的要失业喽!”
一语惊醒梦中人,失业的危险已经从底层蔓延到中产者了吗?
不要恐慌,这些现象正在发生。
传媒行业、汽车行业、销售行业、文化行业,一个又一个行业被人工智能挑战。即便是没有波及到的行业,也只能说是暂时而已。
曾经能干一辈子的行业,现在的寿命也许是三十年,也许是二十年,甚至可能只有十年。
我们享受着技术革新带来的各种便利,又被不停更新的技术冲击着脆弱的饭碗。
该爱还是该恨?
有人恐慌,自然会有人受益
音像店开始关张的时候,有些老板摇身一变开始卖MP3了;
电商冲击实体店面的时候,有些人直接转行开起了淘宝店;
网络媒体挤占报社业务,报社和杂志社摇身一变成为新媒体;
每个行业都在变化,虽然有人失业,也有人转行成功。
这时候,人们需要一点反脆弱性。
反脆弱的人在看到一个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已经开始着手学习另一门手艺。原有行业没落,转行的时机刚好成熟。
反脆弱的人不会对所在的行业产生依赖,不会开车的厨子不是好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反脆弱的人刚好喜欢这种变革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都是从0开始,我怕过谁来着。
学一门手艺,并不能给你一个长久的饭碗。不停的学习新鲜事物,不断的自我更新迭代才是正途。
如果您还喜欢,请关注我们,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