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历史难题,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却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曾在教培行业待过一段时间,虽然是老师,但那时的我并不懂教育,我所做的一切只能算知识的传播。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作为老师却不懂教育,孩子的成长如何能得到教育?这在教培市场太常见了,老师有太多孩子了,除了教育之外的事情也不少,而偏偏教育是一件需要非常用心的事情,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当老师,因为我没有这种真正的师德。
老师只是孩子生活场景中一小部分,孩子早期的培养一定是属于家庭教育,最源远流长的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禀赋是上天赋予父母的,任何专业都需要考核,但父母却从不需要考核,孩子出生那一刻,父母没有任何实习期就上岗了,想起《请回答1988》里面那句经典台词——“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父母这个角色这么重要,且每个人大概率都有成为这一角色的一天,可是世间并没有一门专门的必修课,因此只能自己去探寻。《心理抚养》这本书是一个犯罪心理学专家针对少儿犯罪和罪犯早期的成长角度去探讨育儿的问题的书籍,提出“心理抚养”这一个概念,除了孩子养育之外还应该注重孩子心理成长的健康。
看完这本书后,我点开了大家对这本书的点评,发现好多是正在育儿的家长们,他们来这找寻育儿方法,我呢?我来这找寻的是自己过往经历,朔源自己的成长过程,因为随着年龄的推移,我越来越察觉自己身上缺了好多东西,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我像一个病人去学习医学,想找出病因,并尝试给自己抓药,并且希望有一天能成为较好的家长,让孩子少生一点“病”。
教育于现在的我看来,是一件非常耗心力的事情,不用心是根本做不好的,哪怕用心了也可能事与愿违。培养孩子最重要的相信他,尊重他,在他有意识的阶段一定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家长能做的只能是引导而非决策,相较于学习和技能,培养他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在我看来远比这一切重要,这就是根与枝叶的区别,有了根,孩子自然有内在生命力,耐心些枝叶一定可以长出来的。
教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身教是大于言传的,如果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那么请先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是否有问题,而不是直接教育孩子,孩子是一面镜子,折射着家长的问题,也是一件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圆满的宝物,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想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运动,那便首先自己得热爱,环境熏陶比起道理更有说服力。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比较功利的,相对浮躁,是一种成功渴望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但这种迫切所带来的多数是事与愿违,我观察着身边亲戚的孩子们,也许是因为家长们都是生意起家的,更注重物质的丰富,很少关注这些孩子精神状态,在我们这一辈人里,比起北方人的教育是比较失败的,因为这边的人更务实,对于教育关注更少,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自然也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所以家庭教育里一定要保持沟通的桥梁!而这座桥梁的搭建是源于亲子之间信任和尊重,有了它去谈“爱”才有效。
传统教育里面经常出现“慈母严父”,其实应该颠倒一下“慈父严母”,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母亲在孩子婴幼时期便建立了较好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严厉些并不会影响亲子关系,而父亲,这是角色非常重要,在孩子眼里他是家庭里力量的代表,因此更不能用力量去教育孩子,而是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告诉他,虽然我有力量,但我不滥用我的力量。父亲所能带给孩子教育是孩子离开家庭后,进入社会的行为准则,一个好的父亲应该孩子人生的导师,与孩子是平等的姿态,是良师益友。常说富不过三代,那什么是可以超过三代的呢?我想培养孩子不应该往财富方向去培养,而是往“贵族”方向去培养,三代人才能养出“贵族”,在中国没有百年的企业,有百年的王朝,比百年王朝更久远的是千年的世家,更有各种家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教育其实就是一场自我教育后留给后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