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蔡崇达出版于2014年的散文集《皮囊》,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每次重读,对书中人物、故事、经历都有不同的感悟,在这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中,看到自己曾经历的同样处境,或是当下相似感慨。
第九篇故事《厚朴》,初读时,为厚朴的天真、单纯感到遗憾,自以为自己已经看透生活的真相,觉得他看世界太幼稚,再一次阅读,又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在以为看穿世事之前的儿时自己,那个渐渐熄灭热情的自己,更佩服厚朴的赤子之心。
厚朴,取自英文HOPE,一个活得很“用力”的人。
用力地打招呼、介绍自己,第一次见面时,郑重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介绍村里唯一懂英文、通读世界文明史的父亲,张开双手比划自家用五彩瓷砖贴成的、不同于其他人家福禄寿喜图案的世界地图……此时的厚朴完全向世界敞开,拥抱整个世界。
大学第一次班级聚会,厚朴郑重地宣布自己要在大学做的事,用马丁·路德·金的同样排比句,激情昂扬的演讲着,旁人哄堂大笑,言行也被当作谈资到处传播,但是厚朴不认为这是嘲笑,反而对着朝他呵呵笑的人搭讪,他是真的很认真地相信自己的梦想,自己以为的世界。
厚朴参加了各种社团,有吉他社、街舞社、诗歌社等等,脑海中想象的现代、时尚、潮流应该是怎么样,投入地模仿着自己想象的样子。
读到这里,总觉得像自己偶尔看的爽文,全能、逆袭、完美,幻想着自己的强大,不用左右平衡纠结,完全按自己意志活着,活得畅快淋漓。
厚朴组建了乐队,因为身高问题面试咖啡厅服务员没选上,厚朴选择了去学校后山采石场打工,用赚来的钱买乐器,世界没有难住他,他放下身段,为着自己想要的世界用双手拼搏,这时的他是有力量的,不全是务虚的揣着各种想象。
而对于乐队,厚朴其实什么都不懂,靠参考网上的资料配齐乐器,招募了团员,并且在学校进行了一场公演,读到“当厚朴在台上大声喊出'大家好,我们是世界,请从现在开始,听我们歌唱……'”时,仿佛透过文字感受到了厚朴传递过来的生命力。
演出后,厚朴在学校红了,成为了校园名人,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人来找他一起做些事情,一起改变世界,厚朴成了他想象世界的代言人。
直到后来,厚朴有了更多“尝试世界各种可能”的事迹,也渐渐有些“变味”,比如在校外和人打架,上课时把老师从课堂上轰下来,不停换女朋友……直到遇到一个来自官员家庭的女生,闹哄哄的厚朴才安静下来,而这其实也是厚朴打破旧世界的一种行为,用拥有这样圈子里的人证明突破了什么。
只是,这段恋情让其他人看清楚厚朴,围在他身边嚷嚷着要改变世界的人散去,而厚朴的恋情也并未顺利发展,女生原本想在厚朴身上完成的反叛,在厚朴穿上笔挺西装出现在她和家人面前时崩塌了,此刻的厚朴在女生眼里也成为了旧世界的人。
以自己想象的方式用力活着的厚朴,在乐队成员各奔前程后,像是个聚会后留下来收拾的人,顽固的打着精神继续用力,在同寝室的室友去北京发展后,他也曾电话询问,电话中他说,他一直想象着活在那样的地方是什么感觉,厚朴在想象中奔赴梦想。
最后,结局有些哀伤,强烈又真挚地拥抱世界想象的厚朴,折腾不下去了,最后被父亲接回村里,去到一个小村庄教书,又因为持续头痛,后来发展到拿头撞墙,书也教不下去了。
父亲带着厚朴到处寻医,没查出什么问题,厚朴提出想去北京,父亲拒绝了,厚朴已经耗尽了家里的积蓄和家人的耐心,最后,厚朴自杀了。
开始时,厚朴的真挚切实地感染了我,对世界充满期待,插上想象的翅膀振翅高飞,如塔罗牌里的愚人,充满力量与活力,无畏的面对新旅程。在我大学时,脑子里没有什么想象,更多的是条条框框和规矩,照着轨道前行,没想过未来太遥远的事情,也没有如此恣意挥洒。
到了后期,厚朴的行为有些变形,心理预期也越来越高,想象是没有边界的,把自己想象得越全能,越难落地回到日常,真实发生的一切需要投入和时间的作用,厚朴的结局似乎验证了投入想象的活法不对。
可是,正确的是什么?又有正确答案吗?
不论是活在通往既定目标的轨道上,还是奔跑在自由的旷野上,我们要抵达什么,又有何意义,不同时期或许有不同答案,我们一直在学着和想象、和渴求、和现实相处的课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