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不能只是说教,用心,才能发现学生的"心"问题。朱永新老师说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里问题。班作为班级的一员,要培养好班级的"气",塑好班级的"型"。
教育就是与学生交流,多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接受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与学生谈话交流的原则是“短时多次”。这符合心理学谈话的规律,每次谈话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短则三五分钟即可,这样就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时间,而谈话的频率也可以适当多一些。
班级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班级的总体心里,从总体上调节着课堂的节奏,起着润滑的作用。班级氛围好,浸染着每一位同学的心里,影响着这节课总体效果。就像当下非常流行经济发展方式"流量经济"。乔布斯说过,消费者从来不知道他需要什么,需求是有一部分人创造出来的,带动起来的。尽可能发挥每一位同学学习需求的创造性,带动尽可能多同学,参与进来,让这个班级流量包增加,让班级小部分同学回归到班级总体心里学习场,责任场。
学生的心里和班级心里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