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憨子营的 “聪明人”-母鸡送信》

豫东有个庄子,叫憨子营。不是说庄里人真憨,是外村人笑他们遇事爱犯 “轴”,久了就传成了这名儿。庄里管事的是李头,六十来岁,下巴上挂着三缕山羊胡,总爱摸着凉滑的胡茬子说 “古话说得好”,就是没几句说对过;还有个王算盘,管着庄里的账,算鸡蛋能精确到半个,算路却能把二里地算成十里;最热闹的是张快嘴,别人说一句她能接十句,就是没一句在点子上。这仨人,在憨子营被称作 “三大聪明人”。

这年夏天,憨子营的玉米长得比人还高,穗子沉得压弯了杆,豆子也鼓得能撑破荚。李头蹲在田埂上掐了颗玉米粒嚼着,甜得眯起眼:“咱庄今年这庄稼,要是能让青阳县的王太爷瞅见,保准能评上个‘好庄稼村’!到时候官府给块木牌子挂村口,多体面!”

王算盘扒拉着手指算:“去青阳县城得走两天,来回四天。路上得带干粮,还得穿双新布鞋,不然脚磨起泡。谁去啊?”

这话一出口,庄里人都往后缩。张快嘴搓着围裙:“俺家狗蛋还等着俺回家烙饼呢,走不开!”“俺家老婆子腿疼,得在家熬药!”“俺家鸡还没喂呢!” 七嘴八舌的,没一个愿意去。

李头急得直捋胡子:“这咋弄?总不能让王太爷自己跑过来吧?古话说‘礼多人不怪’,咱得先递个信啊!”

正愁着,王算盘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俺家那只芦花母鸡!”

众人都愣了:“母鸡?母鸡能送信?”

王算盘掰着指头数优点,算珠似的蹦:“第一,它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刨食,天黑准回窝,认路!第二,它一天下一个蛋,路上饿了自己就能加餐,不用带干粮!第三,它长得肥,跑起来稳当,信挂脖子上掉不了!”

张快嘴立马接话:“可不是嘛!上次俺家鸡跑丢了,第二天自己从邻村回来了,比人还认路呢!”

李头摸着胡茬子点头:“古话说‘鸡行千里不迷路’,这话在理!就用芦花母鸡!” 其实哪有这话,是他自己瞎编的,可庄里人没听过,都觉得 “聪明人” 说的准没错。

当下众人就忙开了。李头让识字的二娃子写信道:“王太爷您好,俺们憨子营的玉米比缸粗,豆子比枣大,请您来看看,给俺们评个好庄稼村呗!” 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漏了个 “们” 字,成了 “俺憨子营”,没人察觉。

王算盘找了块红布,把信纸裹得严严实实,又用细麻绳系在芦花母鸡的脖子上,系了三个死结。李头蹲在鸡跟前,跟训娃娃似的嘱咐:“芦花啊芦花,你听好,出了庄往南走,过了石桥拐东,再走三里地见着大柳树,顺着柳树下的路一直走,就到青阳县城了。见了王太爷,你可得咕咕叫两声,让他知道信到了,别光顾着吃虫子忘了正事!”

张快嘴也凑过来,戳了戳母鸡的红冠子:“路上别跟别的鸡打架啊!要是见着黄鼠狼,你就啄它眼睛,俺家芦花最厉害!”

嘱咐完,王算盘往母鸡屁股上轻轻拍了一下:“走你!”

芦花母鸡受了惊,扑棱着翅膀就往前跑,哪管什么东南西北,一头扎进了村东头的豆地里,爪子刨着土找虫子吃。

李头急得站起来:“哎!错了错了!该往南走!”

王算盘拉住他:“李头您别急,芦花这是在找吃的呢!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它心里有数!”

张快嘴也帮腔:“就是!它走的是田埂,比大路近!俺听人说‘抄近道,省半道’,芦花精着呢!”

众人就站在田埂上看,只见芦花母鸡在豆地里刨一会儿,又跑到旁边的玉米地啄两口叶子,根本没有要往南走的意思。有个年轻小伙儿想进去把鸡赶回来,李头立马拦住:“别惊着它!鸡记性差,一吓就忘了路了!”

眼看太阳快落山了,芦花母鸡还在地里转悠,王算盘又有了说法:“它这是在等天黑呢!古话说‘鸡夜走,不迷路’,夜里凉快,它能走得快!”

众人觉得有理,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李头、王算盘和张快嘴就蹲在村口等,眼睛瞪得溜圆,可直到日头晒到头顶,也没见芦花母鸡的影子。

庄里人开始慌了:“不会被黄鼠狼叼走了吧?”“会不会掉进河里了?”

张快嘴嘴硬:“俺家芦花厉害着呢,黄鼠狼见了它都得绕着走!肯定是路上遇到别的鸡,一起赶路呢!”

又等了两天,还是没消息。这天傍晚,邻村的刘二柱来憨子营串亲戚,一进门就说:“俺昨天在俺村西头的鸡窝旁边,见着一只芦花母鸡,脖子上系着红布,跟别的鸡抢食呢!”

李头、王算盘和张快嘴一听,立马扛着锄头往邻村跑。到了刘二柱说的鸡窝旁,果然见着那只芦花母鸡,正低着头啄地上的碎米,脖子上的红布还在,就是里面的信纸没了。

众人在周围找了半天,才在草丛里发现揉皱的信纸,上面沾了泥,字都糊了一半。王算盘捡起信纸,拍了拍上面的土:“怪不得芦花没送信,原来是信纸掉了!它肯定是路上被风吹的,不怪它!”

李头也点头:“是哩是哩!古话说‘风大不由鸡’,这不能怪芦花!”

张快嘴还在帮腔:“就是!下次咱用针线把信纸缝在红布上,再系个五六个结,保证掉不了!”

回去的路上,芦花母鸡跟在众人后面,时不时还啄两口路边的草籽。李头走在最前面,摸着胡茬子琢磨:“这次用母鸡不行,下次咱用啥呢?”

王算盘眼睛一亮:“俺家还有只鸭子!鸭子会游水,从咱庄后的河往下游,直接就能到青阳县城,比走路快!而且鸭子嘴扁,不会被风吹掉信!”

张快嘴立马附和:“对喽!鸭子还能在水里找鱼吃,路上不用带干粮,比母鸡还划算!”

李头一拍大腿:“好主意!就这么定了!明天咱就用鸭子送信!”

庄里人听了,都觉得这主意好,没人想着自己走一趟。只有蹲在墙角的二娃子,捧着肚子偷偷笑:“鸭子顺流而下,咋逆流回来啊?” 可他不敢说,怕被 “聪明人” 们说不懂事。

至于那只芦花母鸡,王算盘把它带回了家,当天晚上就杀了,炖了一锅鸡汤。喝鸡汤的时候,王算盘还说:“芦花辛苦了,给它补补!下次让鸭子接着干!”

憨子营的 “聪明人” 们,还在琢磨着用鸭子送信的事儿,只是不知道,下次又会闹出啥笑话来。(2025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