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刷抖音刷到樊登老师在讲“东西方教灰姑娘有什么不一样?”联系一下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我觉得说的非常在理,非常深刻,也非常有启发。
在这里先作记录。一般情况下西方老师给学生讲完灰姑娘这个故事后,会作这样的提问:“在这个故事里边你们最喜欢谁,最讨厌谁呀?”答:“我们喜欢灰姑娘,我们讨厌她后妈!”
老师又会问:“为什么讨厌她后妈呢?”
“因为她后妈是个坏人!”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那为什么她后妈是个坏人呢?”答:“因为她后妈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
那这时候老师又会问:“那么同学们如果换做你是灰姑娘的妈妈,你会让灰姑娘参加舞会吗?”这时候有个小孩可能会说“我可能也不会!”
“那为什么呢?”
“她要是去了的话我的女儿就选不上了!”所以她的后妈可能也并不是一个坏人,她只是不够好而已,她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灰姑娘。
“灰姑娘在家里干活,很忙很累,她怎么去参加舞会呢?谁帮她呢?
答:“有仙女、南瓜马车、老鼠等等。”
“那这些人是灰姑娘的什么人呢?朋友吧。所以我们知道在人生当中什么很重要?朋友很重要哦,我们一定要学会交到好朋友才能帮助你。”
“那灰姑娘的朋友都想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如果灰姑娘不想去她能去吗?不行吧。所以我们在人生当中无论别人对你好不好你首先得学会对自己好。如果你自己都对自己不好的话,别人怎么能对你好呢?”
“灰姑娘去舞会现场玩的很开心,这时候12点要到了,那她该怎么办呢?她是不是一定得走,如果不走就会打回原形了,就会变得脏兮兮把别人吓一跳。所以我们知道人生当中什么很重要?守时很重要哦!”
“还有整个故事你们看完有没有发现什么漏洞呢?所有的东西都变回原样了,只有水晶鞋没有变,这是一个漏洞吧。”
“大家可以知道这么伟大的作家都会出现漏洞,所以我们知道如果在人生中犯错会怎么样?犯错并不可怕,人生当中难免犯错,犯错并不影响你们依然可以变得伟大。”
这节课上完了,孩子们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要交好朋友,要守时,要自己对自己好,不要担心挫折,有错误不要紧。这些东西都叫什么呢?都叫做价值观,都在教孩子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那么中国老师会怎么教呢?“打开课本翻到36页,先读读完了分段,这个分段的方法叫做总分总,记住啊,期末要考。”然后让某个小朋友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最奇怪在这里,老师还会补充说“作者在这里用了绚烂这个词,为什么比我们用绚丽要好很多?记住,到时候要考哦!”然后孩子就得记在笔记本上。那么请问各位中国老师在传授什么价值观,填鸭式只是他的教学方法,那价值观是什么呢?没有。
我突然醒悟,原来我的价值观就是这样一朝一夕形成的,被填充进去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要考试啊,考好了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够上大学,进入大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嫁给一个好老公,再生一个好孩子,如此循环,你的人生就会到达巅峰。扪心自问一下,普通工薪阶层的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用这样的价值观教育着我们?
好吧,等我们真的长大了,要进入到这个社会了。突然间我们发现,可能你身边的人又在给你传输这样的价值观“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到了关键时刻,不如“拼爹拼妈拼关系”。好吧,于是我们开始忘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快乐。这个时候“实用主义价值观”告诉我们,原来我们不用努力,还有其他捷径可以走。那么在这样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会做什么呢?我们只喜欢走最近的那个捷径。没有底线、没有价值观、没有敬畏感,这就是我们的实用主义教育的结果。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伤害,最大的伤害在于当我们都被实用主义武装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抑郁症和焦虑症在60岁的人群当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什么呢?当我们发现退休了以后,我们突然变得没有存在感了,没用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坍塌。
我有的时候不免都在反思,为什么我活的这么累,这么焦虑?因为我的父母、我身边的人都在传输这样的价值观:“他们告诉我某某又在哪里买了房子、谁谁又换了车子、某某又被提拔为领导、谁谁的孩子又获了什么奖?”而最可怕地是,对比了一下别人的成就,我好像只是在吃白饭。于是,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难过,因为我觉得自己蠢爆了、笨呆了,怎么这么没有用。这样的焦虑感又被我传递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如果我不行也许我下个蛋可能会飞的更高呢?”我好像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会飞上天的人中之龙,却忘了自己好像也是这么的普通。有时候当孩子做题慢、考试没有别人好的时候,当他沉迷游戏而不务正业的时候,我特别想狠狠的抽他一嘴巴子,大骂道:“你天天玩游戏,有什么用,考试考游戏吗,考植物大战僵尸吗?”
每当深夜的时候,突然回想起还是新手妈妈时的激动与喜悦,当你看到孩子那肥嘟嘟的小脸、毛茸茸的头发时,真的忍不住想要去抚摸他,于是心里暗自惊叹造物主的神奇以及自己的伟大,同时又感激上天赐予了你一个这么可爱的小精灵,真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摔了。
我突然间想起《你好,李焕英》里的情节,感觉一股暖流在心里涌动。李焕英对贾玲说“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贾玲又问妈妈,“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因为我生了你啊!”
其实你问很多初为人母的人,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能成什么样?我估计没有人会回答你科学家、律师这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她们都会抱着孩子,一脸慈祥地说--只要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但是这些简单的祝福会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变成,”你就不能考第一名吗?这你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呢?”
而故事里的妈妈也是在“死”过一次之后,想起当初的话,所以才会在喝醉酒后,拉着女儿的手,告诉她也是告诉自己,“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
所以说,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考试能手,而是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感;我们多读书不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而是能够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这个世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超然于物外寻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
我们养育孩子,也绝不是为了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或者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看见小时候的自己,陪伴着他们长大,重新再成长一次。所以,我们遇见孩子始终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的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