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这次领读讲的是什么内容?
听了几遍录音,永澄老师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即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的逻辑和方法。(这是老师惯用的套路,先讲逻辑后讲方法)
但是令我羞愧的是,受固有思维的影响,甚至听第二遍的时候还是把焦点全放在老师的具体方法上,还听的津津有味。注意!这个行为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我都丝毫没有觉察!前几天还请教老师关于结构的问题,私下也琢磨了一番,并且具象化,想象都市中的高楼大厦,标志性建筑物,如果不事先设计好框架结构是无论如何建造不出来的;一篇论理性的文章如果没有清晰的架构,读者就会一头雾水,是非常难懂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似乎理解了结构化,好像是懂了,可事实上完全没有形成心里表征啊,这真是知道和做到的差距!打脸啊~
Q2:这两部分(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的结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说主动阅读,主动阅读要有两大感知模块构成,缺一不可,即对象感和目标感。对象包括读者、书/作者。目标是一定要跟生活产生联系,进而形成一种认知水平才是我们的目的啊,只是受到启发是没有用的。
检视阅读是通过看包装、看整体、看细节、而最终目的是要了解全书的框架来判断有没有可读性。
主动阅读是任何读书方法的前置条件,只要阅读,主动阅读的态度和方法就要启动,它们是互为一体,相互嵌套的。
Q3:正确与否?
老师的势能,我是仰望的姿势。我赞同的原因是老师完全以自洽的底层逻辑为出发点,然后以生动的实例打开我的感受去帮助理解。不谈启发,完全是以形成认知为目标的逻辑来讲解令我佩服!
Q4:和我的关系是什么?(几个关键词来说说感受吧)
杀书头——之前从来没有觉察读书还讲究方法?拿起书读就是了,果不其然,走众人走的路,掉坑。而正确的检视阅读方法是先了解整体结构,然后反向结构(从最后一章往前读)粗读主要章节从而解决了畏难情绪。有时候逆向思维很管用,正常套路不高级的时候,反过来思考也许有更好的路径。
这么年轻,急什么?——我读书确实一上来就一头扎进书堆里,生怕时间不够用,这样很容易陷入细节,而不去思考结构是一个很大的坑。生活中我们遇到紧急复杂的事情一定不要着急去给解决方案,一定要分析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都有哪些解决方案?还有吗?等等,要结构化思考。
复利效应———做什么事一定要拥有投资者的思维,考虑是不是边际成本递减的,如果是做就好了。之前做任何事情做了就做了,没有投资者思维,做事全靠运气,好吓人。接下来,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是符合复利效应吗?边际成本递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