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嵴和腰部
1、髂嵴上缘是背阔肌和三层腹肌的附着点。腹外斜肌附着于髂嵴的外侧缘;腹内斜肌附着于髂嵴上部;腹横肌附着于髂嵴内侧缘。
2、操作者可通过操作力度、角度和目的的改变来对不同层面进行调整。
3、就体侧线而言,髂嵴常常是结缔组织层叠的位置,把这些组织层从它上面移离,将有助于调整体侧线的长度。
4、关于调整方向:
若骨盆前倾,则应将组织向后推移;(附图5)
若骨盆后倾,则向前推移;
若骨盆正中位,则可从中线将组织向任一方向推移。
5、当胸腔相对于骨盆向后移动时,下后方的肋骨将会靠近髂嵴后面,这时,应侧重“X”线中的腹内外斜肌部分,以帮助肋骨向前上方移动。
6、若下方肋骨向前下方靠近骨盆,则需要将腹外斜肌进行伸展。
胸腔
1、肋间肌与腹斜肌设计相同,但由于肋间肌更短,且只分布在肋间,所以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2、操作者将指腹从外侧插入肋间隙可一定程度作用于肋间肌。其中1234肋间肌放松的重要性。操作者可以用外侧的手提醒患者,让其主动配合呼吸,以帮助从内侧打开肋骨,同时不要忽视上部肋骨的外侧面。
3、第四肋间肌放松的重要性。
腹肌
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止点:髂嵴前部、腹股沟韧带和腹白线
功能
脊柱前屈(双侧收缩)
脊柱侧屈(单侧收缩)
向对侧旋转脊柱(单侧收缩)
压缩和支持腹内脏器
神经支配
第7~12胸神经前支(T7~T12)
症状
腹痛、腹股沟痛、睾丸痛、恶心、呕吐、腹泻
疼痛转移模式
内脏体节反射作用造成疼痛
肋缘:腹痛至胸痛
下部外侧:睾丸痛及其他局部痛
耻骨边缘:膀胱痛、尿频、尿潴留、腹股沟痛。
鉴别诊断
憩室痛、结肠炎、阑尾炎、食管裂孔疝、腹膜炎、骨盆炎症、附件炎。
建议
注意运动、体重、呼吸、骨盆底和稳定核心的运动。
腹内斜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半;
止点:第10~12肋骨的内面、耻骨内侧肌线、腹白线
功能
脊柱前屈(双侧收缩)
脊柱侧屈(单侧收缩)
同侧旋转脊柱(单侧收缩)
压缩和支持腹内脏器
神经支配
第7~12胸神经(T7~T12)、第1腰神经(L1)
下位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保护腹内脏器、维持腹压、腹肌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将静脉血抽出腹腔。腹部不适时,吸气时腹壁放松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向腹腔的回流。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首先处理比目鱼肌——其次吸气腹壁放松——呼气。
动作组合推荐:坐后仰(坐地板上,用手支撑)——仰卧起(头、颈、肩逐渐抬起)——仰卧起坐(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稳定脊柱的情况下进行。运动的质量重于速度。不同角度下的静止等待~
大笑时,腹肌进行激烈的等长运动,可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