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把成语解释得精准到位,老师却差点气吐血,来感受一下现场的崩溃气氛。
问:什么是“意料之外”
答: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问:什么是“半途而废”
答:完了,芭比Q了。
这场面,不管别人怎么笑,反正亲爹亲妈是乐不出来的。
这些抖机灵的梗,从五六岁孩子嘴里说出来,透着一股子不合时宜的反差萌——围观群众觉得萌,真关心孩子的老师和家长汗毛都竖起来了好么!
博眼球的“速食文学”,把人的口味养重、带偏。大人看着搞笑视频开怀大笑,孩子有样学样哗众取宠。笑着笑着,小时候的童言无忌逐渐变得刺耳。
环境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记得金庸先生谈起他幼年时光,逢年过节堂表兄妹聚在一起时,都会吟诗联对、行令射覆,他不会就没人带他玩,所以渐渐地学会了很多。他的文学素养,很大一部也是儿时在家庭熏陶下积累起来的。
咱们普通家庭没有大师家族人均文豪的环境,但至少能克制一下刷小视频的冲动。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全家人只有一间屋子。那时郑老爷正在步兵军官学校当教员,每天晚上都要备课。郑渊洁至今印象最深的,就是灯下父亲读书写字的背影。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自己走上写作道路,正是源于对父亲的崇拜。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人儿时的语言启蒙,远不止学说话这么简单。
著名作家肖复兴学生时期的一篇作文,得到语言大师叶圣陶的点拨。从此,叶老对文字的严谨态度成为肖复兴文学之路上的楷模,他对世界的细腻感知与热爱,很大一部分也是受叶老的感召。
肖复兴文风清淡,用语朴实精当,作品曾多次入选语文教材。挚爱文字的人,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今年春节刚过,75岁的肖老爷子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正是橙黄橘绿时》,里面记录了一件件小事,或有趣、或有情,就像邻家长者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这本书特别触动人心,很适合细腻、怀旧的朋友们读,里面有些小故事 读给孩子挺也十分有趣。
放下手机,拿起书,给孩子做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