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积极主动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其他习惯的基座,通过主动的努力来提升生命的价值。这回说说第二个好习惯——以终为始。
这条原则从人生的终点作为出发点。那么人生的终点在哪里,说出来既现实又残酷,就是自己的葬礼。在葬礼上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人生评价?这时的心灵之旅让人深切感受到人活着的价值,活着必须做出明确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对周围的人会带来哪些影响。
何谓以终为始
以始为终就是要把人生目标当做衡量一切的标准,牢记自己一生的目标或使命,然后每天朝着目标努力,这样的努力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不会南辕北辙。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在生命的延续中死亡已经在场,活着就是为了去死。这种严肃的死亡问题是基本的事实,而在文化上、心理上人们更愿意回避这种话题。而抱着“向死而生”的态度去对待生命,反而会活出精彩的生命。现实的生存环境相比于传统社会,已经非常优越,在这种状态下,太多人选择享受娱乐的心态对待生命。有本书叫《娱乐至死》,说的是人们由于沉迷于现在发达的虚拟科技,享受由电子游戏带来的虚拟快感,从而丧失了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兴趣,从而导致人类的物种灭亡。幽默的表达折射出现代人追求的封闭而又自我满足的生活方式。所以明确真正的目标至关重要,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践行使命。
“以终为始”要遵循的原则
“以始为终”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即头脑中构思的第一次创造和付诸实践的体力的第二次创造。
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体会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由于青少年叛逆做一些是首先构建一下聊天时可能会导致的不愉快的场景,这和“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是相通的。
第二个原则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这条原则说起来大家皆知。只是在遇到具体的事情上,从小受到的听话、服从的性格,又会习惯于让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替我们做决策。
心灵演练
本章节的精华就是在遵循品德和原则的前提下,利用几分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自己可能面对的各种情况,以及自己可能的反应。尽力设想在即将面临的事情比如与人沟通,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时自己即将面临的可能的场景,在头脑中详尽的展现可能的情况,并逐一加以应对,这个过程就是就是“心灵演练”。
以终为始,让生命增加一些紧迫感,让生命过的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