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写这个笔记,原因有很多,首先还是自己虽然看了很多电影,姑且也算电影爱好者好了。但是看的电影越多我就越想了解电影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宗教,人文,世界观等等。但无奈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完全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自己想记录每部令我为止动容的电影,刻录下时间,待我老时可以慢慢的回忆。之后是大家在交流电影是词语似乎变得十分匮乏,总是绕不开者剧情好不好啊,演技咋样,等一些陈词烂掉的东西,聊一会就没得聊了。
最后,我想把好的电影介绍给未来的朋友,就像自己有好吃的会去找最好的朋友分享一样。
很喜欢B站上木鱼水心的一句话,影评某种程度上,是让看过这部片的人,不那么孤独的东西。
其实自己挺反感那些电影标题党,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这条路,随之而产生的是各种“影评”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当然了这中间也有大神,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群仗着自己文笔还行,但实际并不是很喜欢电影的人。很多“影评”我都怀疑他们到底看过电影没?似乎取过吸引人的标题,内容再写的愤世嫉俗一点,就能引来无数的赞赏。
感觉现在的文艺青年身上的标签都会有,爱读书,健身,喜欢电影等等。我真的想问他们真的爱电影吗?看着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脂粉气十足。底部再来个欢迎关注XX公众号,回复XX获取XX大礼包,真的看见就头大。
记得不知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
教师理老师放出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孩手里拿着白色气球站在躺满尸体的街道上,并问你从中能看出什么?
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老师给出了最后的答案,小孩拿着白色气球是象征者恐怖,以及微弱的希望,白色在西方代表着厄运,而气球却是童年的玩具和儿童,象征者美好。两者接合,给人一种窒息的恐怖,而用小孩象征者生命的渴望与新生。(时间有些久了,内容上可能有所出入)当时确实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这才是影评啊!抛开那些镜头技巧,和剪辑手法不妨看看现在自媒体时代的“影评”还剩多少东西?
我自己也写一些东西,但我很少称其为影评。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吧。
大概会花尽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几乎每天都会更新。
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来。
路途遥远,愿与君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