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读《乐以忘忧》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关于这一句的争议,历来都很大。

        许多后儒谈到这一句,都会弯弯绕绕,想方设法为孔子“解套”。

        这一句的意思实际上没那么难解,表面意思就是深层意思,深层意思也就是表面意思:很多事情只要让老百姓照着做就行,没必要让他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得清清楚楚。

      这有什么问题吗?

      孔子认为没有受教育的百姓在本质上跟小孩子有相似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最要紧的,是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许多事情没必要说太多道理,只要培养孩子能做好的能力就行。这个里面的道理听起来好像与现在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实际上里面的高深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很多孩子的聪明被不恰当地开发之后,就失去了生命中原来该有的质朴与大气。一旦伶牙俐齿过度,他的聪明就容易变成机巧,一旦过早地娴于应对,就容易流于形式,于是便容易装、容易假。最终害得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菜市场的市井小民,受教育不多,只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没有因为外来文化而产生太多的扭曲与纠结,相对更活泼生动而又实诚厚道,特别有种读书人身上不多见的深稳信实。

        外来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一般是比较大的,可对一般老百姓的冲击却很小,被洗脑的更少,他们多半还是照着传统价值去生活,只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而已,因而他们的生活习惯多有古风。

        百姓有种强大的惯性与韧性,所以当知识分子错乱时,传统文化反而还得仰仗这些百姓,只有他们才能保存文明的元气。现在,我们都喜欢跟百姓打交道,是因为他们的活气与温厚,这种活气与温厚恰恰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可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高论真能彰显孔子的远见卓识,是那些小人儒高攀不起的。

        孔子之所以这样说,也这样做,就是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调和一下。阴阳调和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就呈现出来了,就像一个人阴阳平衡了身体就健康了一个家庭阴阳平衡了家庭也就稳定了一样。

        曾经的四大文明,如今仅剩中华文明一脉,这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孔子。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朱熹的这句话还是很讨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