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了勋衣草蒋勋美学社的七日共读活动,每晚共读一篇蒋勋老师《岛屿独白》里面的一篇文章,然后分享自己300—400字的读后感,原本只是想着可以趁机把自己的码字习惯给拾起来,没想到效果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第一次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写字,思路竟然是如此的开阔和天马行空,如果您也想码字,但又不知从何开始,或者是没有素材,无从下手时,真心建议从读后感开始,保准素材妥妥的,而且是取之不尽的流水之态。
此刻,静坐窗前,待一泡小青柑下肚,突然有了一种码字的欲望,于是就有了这番文字的开场。
和蒋勋老师的缘分,缘于老师讲的红楼梦,因为《红楼梦》而结缘蒋勋老师,因为蒋勋老师而更加喜欢《红楼梦》,也因为蒋勋老师对于美的虔诚布道传播,而更加的喜欢和敬仰老师。
很多朋友会说,转转就是美好的代名词,这句话在面对蒋勋老师对于美的一片赤诚来说,自己忽然有点心虚和脸红了。当然,正是这样的遇见和疗愈,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这颗“向美之心”。
以下是读蒋勋老师“独白”篇章之读后感,共享之。
我们的视觉中存在很多和记忆、期待、渴望、恐惧等这些内容相关的印记,从瑜伽层面来说,就是我们的心绪倾向,它与我们的腺体、神经、个人因果业力都有很深的关系。
而圣者帕坦伽利给瑜伽的定义就是“心绪倾向的悬止”。当心绪倾向都悬止时,目证者将会安住在真如本性里。而这样的修炼却是我们累世要做的功课,因为我们的业力习气不是一朝一夕所造就,故我们的修炼就是在怀有无比坚定的决心上,加上稳定而持续不断的努力。
每每这个时候,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因为我们已经踏上了这条回家的路,尽管路漫漫,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有时候在跑步或漫步的时候,我会想尝试闭上眼睛,可不可以继续前进;特别是跑步的时候,微风轻柔的吹过身体,就想闭上眼睛,可以让自己身体的风元素和大宇宙的风元素做一个联结;
即便这条路是自己每天晨跑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道;
即便自己在闭上眼睛之前已经对周围的环境做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可以放心大胆的大踏步前进;
即便这条路是平坦无余的笔直跑道;
……
但只要闭上眼睛,最多一个呼吸的间隔,也就是自己持诵一句“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功夫,就必须要把眼睛打开,因为我没有办法克服自己内心对于“看不见”的巨大恐惧,总觉得自己会摔倒,或者是跳进一个大坑……
也许我们内心这种对“看见”的执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惑”的显现。
我们是如此的坚信和依赖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就是真相的所在;
我们是如此的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我的,这个房子就是我的;
在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和状态存在;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穿越了这个时间和空间呢,这个“我”还是那个“我”吗?
随着我们经济的充裕和富足,某种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方便,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关照自己的内心和初心,也许我们内心的欲望也会随之愈发的被放大,各种执著此起彼伏,终不能安。
如老师所说,在那些充斥着肤浅的八卦和对话的生活中,真该保留那么一点儿间隙,留给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