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得分:8.5/10分
这部科幻片的线性和非线性交替的叙事方式有别于线性结构叙事的《星际穿越》,比《地心引力》情节更复杂,比《火星救援》主题更深刻,对人性的剖析和人与宿命的关系的探讨的深度也胜过前面几部。
这是一部故事讲得更高明,描写人与宇宙的关系更深刻的科幻伦理片,而且还很文艺,当然,也更烧脑。
【巴别塔】
远古时期,世人都讲一样的语言。
为躲避大洪水,人们在示拿地(今巴比伦)建巴别通天塔(the Tower of Babel),塔越建越高,眼看要通到天上,上帝为使人类计划失败,化身降临,使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巴别塔因此半途而废,人类也自此各散东西。
巴别塔之后,世人从此说不同语言。
随着语言的分裂,人心也渐行渐远,疏离,戒备,厌憎,仇恨,慢慢在不同肤色的血液里暗暗滋生......
语言,成了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沟通的天堑!
【降临】
时至今日。
来自外太空的12个飞船突然降临地球,面对敌友难辨的外星生物七肢桶(seven feet),建立可以沟通的语言,探明飞船的来意成为当务之急。
研究宇宙语言的露易丝·班克斯和物理学家伊恩·唐纳利进到飞船里和七肢桶交流。隔着玻璃对面沟通时,露易丝直觉由于自己的防护设备妨碍了沟通,毅然脱去了防护服,得到了对方的信任,也首次得到了形似山水画的环形文字。
沟通的前提是先要放下戒备,建立坦诚和互信。
在民众恐惧情绪与日俱增时,露易丝从七肢桶处获悉了他们的来意:环形文字翻译出来是“提供武器(offer weapon)”,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本就怀有戒心的地球人似乎坐实了他们的猜测:祂们是来者不善,试图挑起国家之间的战争好坐收渔翁之利。
人类的逻辑有时会奇怪得让人哑然失笑,具有这么高文明的外星飞船要殖民或毁灭地球还需要用这么费时低效的“反间计”吗?
相比宇宙的年龄,刚刚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会警惕大人伸过来的手,误以为要来抢他的玩具。
在全球人心惶惶,准备和外星人开战之际,露易丝再次独自进入飞船,解开了谜团:七肢桶文字里的武器(weapon)其实是指她的预见未来的能力(gift),而她要用自己的能力去从未来中找到对此刻的危局的解决之道。
Louis sees future,Louis opens time。
外星生物七肢桶要借助露易丝看见未来的能力来打开时间之门,以便让地球人3000年后反过来拯救届时会濒临危难的祂们。
我们使用的文字是线性的—从左到右,换一行再从左到右,这也是对我们所处的线性时空的一种理解方式。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
从起点到终点,单向单程,不可逆转。
而七肢桶使用的是环形文字,一个环串起一些表意的从环上突起的不同图案,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双向循环。像祂们的环形时空,时间是循环往复的,站在任意一点都能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
没错!看见未来,就像露易丝在脑中闪现的那些关于未来的画面片段。
美国学者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过一个假说:语言结构决定了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研究一个语言过于深入,会慢慢改变大脑结构,甚至用该语言做梦,这个假说阐明了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由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语法结构来塑造的。
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露易丝研究宇宙语言,从而可能慢慢的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使自己的大脑结构逐渐接近外星生物,以致获得了线性空间里无法想象的预知未来的能力。
所以那些反复吟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的人,会不会慢慢改变大脑结构,形成和宇宙能量的对接?
关于同时看见过去和未来,在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本书中,有关于时间空间是弯曲而非平面的阐述,而且时间的箭头也并非一直是单向的,在膨胀的宇宙中的时间箭头,到了坍缩的宇宙里可能就会反向运动。
这意味着,在大爆炸的反向阶段—宇宙的坍缩周期,我们也许还会在地球上从死亡到出生逆向地再活一遍!
【非零和博弈】
在和外星飞船的第一类接触中,美国使用的方式是尝试学习祂们的语言。
而中国用麻将,俄罗斯用象棋尝试着去和外星生物沟通,露易丝和伊恩对这种方法隐隐感到不安。
因为这种沟通方式是非输即赢的胜负游戏,是建立在输赢之上的零和博弈,本身就隐含了把七肢桶当成“对手”的假设,最后很可能会导致沟通的失败。
在得到了外星人1/12的文字信息图后,需要和另外11个飞船发出的文字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才能得到七肢桶要传递给地球的科技和知识。
可是各国由于沟通失败已经关闭了应对外星飞船时建立的共享平台,在备战的紧急状态中彼此也以邻为壑,相互戒备。
露易丝要用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作为武器,把外星人的善意告诉其他的大国。
在中俄准备和外星生物开战的紧急关头,露易丝看到了未来的女儿问自己,怎样描述一种竞赛中双方都不会输的局面,她的回答compromise(妥协)和win-win都不是女儿想要的答案,然后在未来的记忆中快速搜索的露易丝突然看到了那个词: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 game)。
这个词让露易丝明白了此刻该做什么,她再次使用向未来事件寻找答案的方法,用卫星电话拨打了中国商将军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告诉将军,“你已故的夫人托梦给我,让我打电话给你,告诉你:你应凭志勇站出来,战争不会产生英雄,只会产生孤儿寡母!”
中国停止了南海的军事集结,然后俄罗斯也停止了军事行动......
一场一触即发的星球大战,因为一通电话消弭于无形!
最近看了两部科幻片都涉及到“抉择”这个主题。
或许用“决择”这个词更为恰当。
因为两位女主角都在选择之初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选择将带来的不同结果,因此,与其说是“抉择”,不如说是“决定”。
《太空旅客》里的Aurora,在原谅并爱上把自己唤醒的 Jim后,得知可以利用医务室的急救舱让自己重新进入冬眠状态后,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初向往的“诗和远方”,选择了“眼前的苟且”—和自己所爱的人在飞往殖民地星球的飞船里一起慢慢地老去,并给89年后醒来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有绿树花草的绿色家园。
本片中的露易丝,在看到未来丈夫离开自己,爱女因病离世的结局后,依然选择接受伊恩的求爱,让这个宿命如自己看到那样的如期发生,承担宿命中所有的遗憾和伤痛,是畏惧不可违的天命?还是像悉达多那样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后的一种顿悟?
我宁愿相信,那是一种洞悉了时间循环后的心随境转,随遇而安的禅悟和坦然。
就像她给未来的女儿起名为Hannah。
Hannah,正过来读H-a-n-n-a-h,反过来读h-a-n-n-a-H,像一个圆,循环往复。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and where it leads,I embrace it,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即便已然知道这段旅程,也知晓了它的归宿,我仍会拥抱它,欣然接受它的每个瞬间。”
——露易丝·班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