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曹丕认为,人这一辈子应该永远保持写作追求,因为人活不了几十年,吃喝玩乐也不过几十年,太短暂,好文章却可以永久流传,显然更有价值。所以古人“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认为钱远不如时间值钱,但当代的人缺乏这种觉悟,“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穷困的时候就被穷困吓倒,富贵的时候就一门心思享乐,反正就是不搞创作,结果一天天老了,死了,什么都没留下。有志之士的悲痛莫过于此。
用有限的精力、或者有限的生命,我应该做哪些事,要放弃哪些事,才不枉世上走一遭。
人生的优化问题也无非是确定以下两点:一是你想成为的人,也就是目标函数;二是你必须做的事,也就是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