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太懂事的小孩好吗?听话,乖巧,品学兼优,这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好孩子。不过,与孩子年龄不匹配的懂事,听话,背后又有哪些代价与心酸,或者是压抑,恐惧和让人心疼呢?
本讲中的案例小孩是初中生,有很多强迫和抑郁行为,不断洗手,担心自己学不好,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去上学,没有价值感。追溯其过往,该小孩从小听话,乖巧,成绩优秀,有礼貌,是别人家孩子,但是小学时因为成绩好而张扬被同学孤立,所以后来她自己做了调整,从不表达自己的需求,反而怕影响别人的需求。并且因为把学习看得很重,以致后来她一道题解不出来都很介意受不了。但是其病情总是反复发作,每次都是和其成绩和人际关系的波动而波动。
通过对其家庭教养方式的深层分析探讨,该家庭奶奶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凡事打扫卫生,做饭洗衣等都做得很好,于是妈妈被边缘化了,而其父亲又是一个脾气暴躁而又对她严格的人,全家也都怕他爸爸,于是小姑娘从小听话,乖巧,而其妈妈又没有力量去与其老公和婆婆平等去表达沟通,父母夫妻之间也互相给不到对方想要的支持。这样的家庭模式下,孩子觉得谁都靠不住,感觉是无助的,孤独的。她把成绩当成了她的生命,她把自己的恐惧,无助压抑在心里,把自己的委屈藏在心里,无从释放。课程听到这里,真的心疼这个孩子,我也掉泪了。
正如周治琼老师最后说的一段话,一个生命要能够比较自然地表现自己,能够知道自己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有信心将自己本身的样子展现出来,身边的所有人也是能够接纳的,这样子她才活得比较自在,要不然,只是活得很优秀,她不一定开心,不一定自在。
一个小孩有其自身的喜好需求,有小孩的本身发展成长规律,过度听话乖巧往往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深深的压抑,恐惧,甚至是害怕被抛弃,而在一个家庭的动力中,这种冲突越厉害,往往最弱小者,也就是孩子受害越大!深深感受到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第一重要性,而其中夫妻之间的彼此沟通包容理解又首当其中,所以更需要父母们自身的学习与成长。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幸福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