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4)【1016】2024-8-25
今年家中事情颇多,父大人与澄兄在家颇少。弟亦不能常常读书,必欲处处调停,方是道理。弟常思人自二十岁以前,必从师专意读书,二十岁以后,书也要读,事也要做,庶不辜负。不然读书万卷,亦何用耶?(通悟知行合一)故弟愿自今以后,凡弟所当做之事,必不可以我之读书功课不可延搁,诿而不为,盖诿而不为,就不是道理。然有暇时,又必亲书册,以充其识,以固其行,却不可以家中有事,而懒读书,以长其浮躁之气也。现在弟写日记,非专记读书功课,但记每日自起至睡为何事,看书之多寡有得否,与人说话有失否,无事时爱惜光阴否,有事时轻举妄动否?虽至男女之私情,又不当理,亦必直书不讳。总之意欲常闲其身,不敢卒于非为,一一著之于册,或者可以养其羞恶之心乎。
《小学》一书,未接兄信,弟已有志用功于此。今兄既如此说,则更不必迟疑矣。《遗规》一书,极为切实,弟此后当守而行之。然弟有一大毛病,不敢不直陈于兄,俾兄知之,或者可以设良法以药之乎?盖记心不好,每看书,节节段段,必须看二遍注解。盖不看二遍,却放心不下,看二遍,则页子必不多。每日或十页,纵多(最多)二十页。所看既不多,而贪多之病生,因而厌常喜新之病生焉。如看这一册书,却不思将这一册立即看完,又思那一册,亦所宜急看者,临到看那一册,却又不认真,卒之一无所看。此贪多务广、患得患失之心致也。又有一大毛病,更不好,每逢看时,不与书餍饫yanyu(一头扎进书本里如饥如渴阅读),而且左思右想,甚至不知是看何书,是以看如未看,看完又悔不专心,此时却不能力为禁止莫乱想。弟细思之,总是从前常常念及嗣息(子孙后代),以至生此毛病也。此后当力戒之。
弟又有一嗜好,亦直告之于兄,以待教训。盖因身上有一暗病,思看医书,从前未得门径,不好从何处看起。昨日于友朋谈及,自有简要之法,已觅《内经》一部。此书为医书之祖,无论是皇帝、岐伯所作与否,实在有道理,却与《易经》相表里。弟现止看得十篇,亦有不能解者。然将来必用功于此书,以自为计也。(果然读书的最大兴趣来自解决个人之困境,曾国葆现在读书仍然很努力勤奋,但是读不进去,原因是结婚三年仍然不育,心中着急,不经意间,与医书中找到似乎解决不育问题的方法,当然在科学没有普及的清朝,这些医书都是调理而非针对问题的医治。)然也不过以余力及之,万不得舍《小学》、《遗归》以及《四书》、《五经》而专事此道,万不得为他人作嫁衣裳,兄可放心。当日此书,不尽为医而设,真读书人不可不看此书,实于保身有大益,故程子教人看此书。但此书注家颇多,惟张隐庵以经注经,极简极明。兄若看此书,必详看张君注,方有大益。其书《灵柩》九卷,《素问》九卷。先看《素问》,后看《灵柩》,方有门路。此皆弟之所闻于友朋者也。